“三月三”四陀螺高手秀绝技 砧板陀螺技惊四座
时间:2012-03-26
作者:
来源:

3月24日上午,数千名边民和中外游客欢聚防城港市那良镇高林村,“打起陀螺唱起歌”共庆“三月三”。从去年开始逐渐被外界所知的砧板陀螺(本报2011年11月16日20版曾作报道),作为节日的重头戏亮相,4位陀螺高手的“独家”绝技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打陀螺唱山歌过节

24日上午10时许,停在高林村外公路上的车辆延伸了将近2公里,数千名从南宁、防城港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了高林村的文体中心和周边的空地。一排身着瑶族服饰的边民站在村口,热情地为每位游客端上香甜的米酒。

与其他地方庆祝“三月三”的活动形式相比,高林村的颇具特色。数十名穿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壮族、瑶族边民在舞台上唱着山歌,而台下的一块黄泥地上则成为争夺“陀螺王”的战场。来自防城区峒中、那良等乡镇的陀螺高手分成几个队,拿着直径从15~43厘米的陀螺互相击打,一决高低。

当分组的陀螺比赛结束后,来自峒中镇那丽村的赖保、赖增雄、赖喜雄、裴尚兵等4名陀螺选手,怀里各自抱着一个形似砧板的陀螺亮相,马上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好奇心:“哇,好大一个砧板,这个当陀螺怎么转得动?”4人笑而不语,脱去身上的外套,甩开膀子,准备开始比赛。裁判员则在一旁解释:“这就是峒中独具特色的砧板陀螺。”

砧板陀螺技惊四座

只见赖保和裴尚兵并排站在一块三合板前,把一根长六七米的绳子缠绕在砧板陀螺的绳槽上,双手抱着陀螺往身体一侧后伸,深吸一口气。裁判哨声一响,两人同时将陀螺向三合板上抛去,巨大的陀螺落下后快速地转动起来。这时,赖增雄和赖喜雄赶忙迎上去,蹲下拿一根木棍调整陀螺的转向,然后再用一块小木板迅速将陀螺托起,稳稳放在一个中间有洞的木制底座上。随后,四人再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先后将4个砧板陀螺放在底座上。

“陀螺越重,转的时间越久,这就是我们的特色。”赖增雄说,当天参赛的砧板陀螺直径最大的为43厘米,重达8.5公斤,是蚬木制作的,最小的一个直径也有40厘米,“我估计很难找出比这些更大的陀螺了。”

令人称奇的是,4个如此巨大的陀螺在没有外力继续抽打的情况下,转了20多分钟后才先后停下来。让现场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经过三轮的较量,裴尚兵的陀螺因转动时间最长,获得“陀螺王”的称号。

峒中镇文化站站长曹基强说,砧板陀螺是峒中的特有产物,追溯起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去年5月份,才被发掘出来“走出大山”。此后,在去年的防城金花茶节、广西第三届广西体育节上先后亮相,才逐渐被世人所知。目前,已被正式列入防城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今年42岁的赖保,是现在仅存的两名会制作砧板陀螺的艺人之一,他制作陀螺已有30年历史。他说,在峒中镇,以前每到春节,各个村之间就有比赛砧板陀螺的习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常常与越南广宁省的边民互相往来进行比赛。

各方努力传承民间绝技

在当天的陀螺比赛结束后,很多游客都跃跃欲试,现场向4位陀螺高手请教起来。尽管他们学得有模有样,但几乎没有一人成功,砧板陀螺往往在抛出去落地之时就停止了转动。

据介绍,砧板陀螺的比赛分为掷板型和对打型,往往都以一定的时间为限,看谁打的陀螺转得最久。“依靠一定的臂力和技巧,讲究很强的协调性。”赖保说,陀螺的绳子越长越好,一般以6到10米为宜,在将陀螺抛出去2米左右时,就要用力往回拉绳子。在陀螺转动趋于平稳之后,再用一块小木板托起放在手上。一只手托着八九公斤重的陀螺,另外一只手不停转动,一般人难以做到。他最久的一次,也只坚持了8分钟。

“现在年轻人打陀螺的不多了,真担心在我们这一代以后会失传。”赖保说,尽管砧板陀螺亮相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如今,只有那丽村依然保持着打砧板陀螺的习俗,会打的人也只剩下七八个人了。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刚被发掘出的民间绝技,让他和几个同伴在各种活动上表演,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此外,他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年轻人和小孩学打砧板陀螺,争取让这个民间绝技传承下去。

防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三月三”的活动以前都是民间自发组织,今年政府加以引导,并争取到了一定的商业赞助,来奖励参演的边民。下一步,政府将继续给予关注和引导,结合旅游产业,把边境少数民族风情景点作为特色,带动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热门新闻
    网曝刘翔9日领证 靓丽未
    2014年9月8日上午,即中秋节当天,飞人刘翔[详细]
    著名詹黑看好湖人重返季
    北京时间8月18日消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