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活力提振“吊丝”士气
时间:2014-12-04
作者:newsman
来源:光明网

  作为一个流行语,吊丝一词常常挂在人们的嘴上,也成为了一些人自贴或被贴的标签。2日,《人民日报》发表名为《自我矮化,可以休矣》的文章,对这种见怪不怪的吊丝现象与文化进行了批评。文中,作者指出,以吊丝命名的亚文化的流行,其背后虽然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对其中隐含的自我矮化,则必须批判与摒弃,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12月3日《云南信息报》)

  从最初的自嘲,到现在的自我矮化,吊丝一词的确折射出很多人精神层面的消极、萎靡与麻痹。这无疑让人着急,也让人心痛。一个可以预见的现实是,吊丝是无法汇聚社会正能量的,吊丝也无法给社会注入更多活力,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无法由吊丝汇集构成。所以,对吊丝现象和吊丝心态必须作出分析,并找出摆脱这种心态,让吊丝焕发荣光的方法和路径。文中给出的答案是,吊丝当自强——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学会奔跑与飞行。这个充满励志色彩的建议当然成立,若吊丝不自强,吊丝的前途必然暗淡。

  除此之外呢?社会是否也应该为吊丝做一些事情?尽管,有很多吊丝给人随波逐流、自甘堕落的感觉,他们莫气沉沉、没有生机;但是,没有人自轻自贱到从一开始便愿意自我沉沦、自我矮化,即便人们主动贴上吊丝这个标签,这种主动背后依然有逆袭的期待与梦想。只不过,吊丝的状态久了,这种期待和梦想的光芒慢慢消散了,吊丝的心态也变得自暴自弃、麻木不仁。此时,励志佳话虽然有一定的鼓动性,但未必有很多吊丝呼应,因为吊丝是最接地气,也是最知现实冷暖的,他们的吊丝模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在强调自强之外,还应该以社会活力提振吊丝们的士气,让他们困乏已久的精神可以随之一振。如果,社会充满活力,阶层流动通畅、公平公正彰显,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机会,和可预期的美好未来,那么吊丝们就可能会放弃自我放逐的心态,在活力的激荡中追逐奋斗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满地鲜花的美好面前,没有人愿意蓬头垢面。人们之所以容忍自己的吊丝心态和状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活力缺失的——不仅自身的活力缺失,而且也感觉到社会活力缺失。于是,他们宁愿不劳获逸,一种自我麻木的迟钝的安逸。

  至于,社会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缺乏活力,原因与心态、文化有关,也与社会公平有关:权利是不是公平的,机会是不是公平的,规则是不是公平?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公平不能完全做到,比如,权利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难跨越,机会不能平等,成功并不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规则总被破坏,逾越规则成为一些人的特权,那么,处于弱势中的群体就自然会感到一种失落,一种可能导致心灰意冷的失落。他们会看到一种宿命般的结果,整个结果可能是个人努力与奋斗所无法改变的。

  我们可以把社会公平当成是社会活力的依托,在这个依托之上,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与心态就可以成为社会活力的真实来源。如果,社会公平是缺少的,即便人们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他们内心的激昂也无法持久,也难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与心态。从这个角度看,吊丝当自强是一种个体的主动调节,此外还应有一个更重要的调整是,以社会活力化解吊丝的心灰意冷,以社会活力提振吊丝的低沉士气,让吊丝们也可以找到扬眉吐气的底气。

【责任编辑:木木】
    上一篇:别玩了,乔装打扮的“民心工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