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丧命,医护全失踪?
时间:2014-08-14
作者:newsman
来源:网络

  有媒体报道,8月10日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张姓产妇,在做剖腹产手术后,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家属进入手术室后发现,本应该抢救病人的医生和护士,此时已全体失踪,不知去向。该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此后,当地卫生局的一位副局长对媒体明确否认了医护人员全体失踪的说法。(相关报道见A18版)

  医护“集体失踪”太离奇

  我作为一名医生,认为在患者死亡后,医护人员集体失踪的说法,太过离奇。

  首先,在我们国家,目前非常重视孕产妇的死亡情况,在对医院的管理考核中,孕产妇的死亡是权重很多的指标,医院必须要对这样的病例实施严格的上报制度。所以,从相关的报道中,在抢救这名张姓产妇的过程中,该院一半的医务人员都几乎投身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医院“产妇为大”的情况。既然医院前期的抢救工作都做了,最后有什么理由失踪呢?

  其次,医生都明白,在医疗责任的追查过程中,对流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不管医生有没有责任,如果该有的流程没有到位,都可能成为承担责任的原因。一般发生产妇死亡这样严重的事件,医生都会尽可能把流程做到完善,不可能在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最后环节搞一个集体失踪。

  但此事件中,可能存在当事医院告知程序不完善的地方。一般而言,要告知患者家属噩耗的时候,要尽可能保留一下抢救时的原貌,并让其确认抢救结束,让患者的直系家属看到患者死亡的原始状态后,再撤离抢救设施。但在此,或许在家属看完患者之前,就已经做了尸体处理,这可能在某些方面会引起患者方面的误解。此外,对于死亡患者,医者应该表达必要的尊重,比如在其家属进来看死者“最后一眼”的时候,适当维持一种肃穆的氛围,并适当陪伴,或能适当减少家属内心的痛苦。

  虽然真相还未最后发布,但这样一个事件还是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一,对于医疗事件,报道时应该多一些谨慎,在确切了解事件前,不宜把一面之词作为事实依据。其二,中国要尽快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让那些令家属疑惑的病例,最终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解答。在此事例中,许多情况还不明了,家属就提出了120万元的赔偿要求,这样做,并不是医患矛盾的好方法。 □郑山海(医生)

  舆论不必着急“宣判”

  没有真相,就难言是非。这句话用在湖南产妇之死事件上面,很是合适:该事件昨日因起初报道中“主治医生、护士全体失踪”等表述,而迅即引爆舆论,成了网上热门话题。涉事各方各执一词,“键盘党”一哄而上,“无脑喷”借题发挥……一时间,口水熬成粥,而真相则被“一点就爆”的情绪泡沫遮蔽。

  都知道,涉医事件的舆情沸点很低,而动辄抨击医德,也是流行的喟叹。在该事件上,公众情绪的躁动,也是“呼之即来”。

  在起始报道中,产妇家属的悲怆控诉、医院方面的“避谈详情”,还有“医护人员全失踪”等惊悚化描述,沿着“揭医疗黑幕”的路数不断发酵。它像一团干柴,在“看客正义”的烈火下,立马燃起熊熊大火。谴责医院方草菅人命、感慨其“病得不轻”、怪责其不正视质疑……各种有色评判,朝着涉事医院涌来。

  如果说,听信一面之词易坠入“真相迷途”,那轻易地转向“另一面”,也有些失之贸然。要看到,随着各方不断抛出的说法,似乎陷入“罗生门”。家属和医生的矛盾是发生的,何以进一步被激化?是该相信家属呢?还是之后网友的爆料?抑或是当地卫生局暂时的表态?这些问题,单凭一方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

  听信一面,都基于单线化阐述,而非“全景式”的事实判断。就眼下看,各种情况都还不明朗。若无法对来龙去脉的每个细节理顺,很可能跌在“误读误解”的坑里。

  是的,作为围观者的公众,确实可玩真相竞猜、搞道德批斗,事后一拍屁股走人,转为隐身状态。可罔顾事实、臆断先行的“口炮”,有多少现实价值?若对涉事当事人造成误伤,又有谁来为之担个责、认个错?

【责任编辑:清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