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镜头之外最能看清为官做派
时间:2014-08-12
作者:
来源:

  中国自古讲“慎独”,地震抢走了舆论焦点,在未处镜头集中曝光之地,更能看出干部的为官做派、办事能力。就在上周,在河南旱区这个渐被舆论“遗忘的角落”,部分官员乘轿车送水拍照后走人,或亲口承诺三天解决用水却不了了之……

  平日里,部分地方官形象饱受抨击。而这次鲁甸地震,可以说,其形象令人为之一振:有的县级干部,被李克强总理三次称赞“敢提困难讲真话”;多名官员痛失亲人,仍坚持抗灾,可歌可泣……在全国公众关注下,在媒体的集中报道里,他们形象鲜明。

  但,镜头之外呢?

  并不是说,上述地方官员有“作秀”之嫌,本人绝无此意,只是想强调——中国自古讲“慎独”,地震抢走了舆论焦点,在未处镜头集中曝光之地,更能看出干部的为官做派、办事能力。就在上周,在河南旱区这个渐被舆论“遗忘的角落”,部分官员或乘轿车送水拍照后走人,或亲口承诺三天解决用水却不了了之……

  同样为官,都属抗灾,在震区、旱区竟有如此大的反差。

  重旱区用水有多难?为省点洗菜水,民众不吃青菜改吃菜饼;为了一桶水,老弱妇孺都得亲自下井“刮”半小时;严重缺水的村,一星期得不到一车“救济水”……处境偏远,饮水艰难,当地民众肯定对政府充满厚望。但千盼万盼,换来的却是更加心寒。

  因缺少舆论关注,有的地方救灾十分懈怠,在禹州苌庄乡,数百村民“嗷嗷待水”,可记者向该乡一副书记转达呼声后,却被置之不理。很多地方,灾情被发到网上后,县乡领导才赶紧下来“送水”。有的到了灾区,只问了问情况,现场有人拍照、录像后,就躲进空调车里;有的“前后没几分钟,匆匆而去,再没来过”。

  有官员辩解,全县那么多村,到处都需要水,送不过来!这也是实话。但只要稍有点“情为民所系”情怀的干部,定不会受到舆论压力了才赶紧下乡吧?符合情理的做派,该是提早走村串户,了解民众所需,甚至提前考虑、估算庄稼减产,体察民众生活疾苦。而这些,绝非躲进空调车里就能解决的。再说,君子一诺,何况身为官员,亲口在部分乡亲面前许下承诺,又怎能再让他们心寒,雪上加霜?

  官员走了个过场,拍了照、留了影,抗灾重任最后仍落到村民头上。这不是“作秀”是什么?就在前几个月,辽宁抚顺市委书记坐公交“偶然被拍”,曾引发痛批,因为网友发现在一组照片中,很容易看到有摄像师在旁。

  可以说,公众对于“作秀”早已深恶痛绝。而可笑的是,对于“作秀”,官员自己也觉得很不该。

  近段时间各地不断曝出民主生活会上的官员自白。河北有干部就自批:“自己有时调研就像演一部下基层电视剧,事先有脚本,事中有导演,事后露露脸,自己就是一个演员。”此情此景,与重旱区干部“躲进空调车”里的做派如出一辙。公众不禁要问,明知不对,为何还要去做?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拿河南重旱区干部来说,到了现场拍照或匆匆走人,“到现场”不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上级领导看的。

  目前,鲁甸震区群众在全国帮助下,已“喝的水有了,吃的饭来了”。从一定程度说,旱区群众正遭遇的生活困境,并不亚于部分灾民。若平日里官员逢节“作秀”,顶多被揶揄几句,而在村民饮水如此之难、种植物蒙受巨大损失之际,还下来走过场、装样子,无异于失职、欺民。

  可想,如果没有鲁甸地震,河南旱情会招致媒体更多关注。而在舆论聚焦下,地方官员表现定大有改观,甚至会涌现一批废寝忘食、与民同甘共苦的干部。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在“镜头盲区”,一些干部对深入群众、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仍置若罔闻,这无异于“顶风作案”。

  对如此做派,该严查狠管,没人会满足于他们在民主生活会上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本报评论员李玉伦)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