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能够自我掌控的生活”“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我没有另一个青春洋溢的十年用来试水”……日前,浙江平阳县副县长周慧、北京基层法官张伟,双双在临近不惑之年时主动辞去公职。他们“毅然转身”的背影渐行渐远,但余波却仍在舆论场中泛起涟漪。
哲人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在观点日益多元、选择愈发多样的今天,只要为官清白、问心无愧,公职人员依循制度框架、符合任免程序,按相关规定以辞职方式去追寻不一样的人生,本身无可厚非,也有利于淡化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何况,稳定仍然是公务员显著的职业特点,与这一群体的庞大基数相比,辞职者只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因为一两起个案就陷入过度解读,不仅有失偏颇,也是自寻烦恼。
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畅通流动渠道,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关键还是要提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健全完善,进一步架设、打通体制内外的“立交桥”,形成完备的退出“解决方案”。有朝一日,当体制内外人才的频繁流动成为“新常态”,辞官尤其是领导辞官,就不会再让人感到“莫名惊诧”了。
也要看到,周慧、张伟二人辞职成为话题的一个现实背景。十八大以来,中央抓作风建设久久为功,“打虎拍蝇”毫不手软,风气为之清新。可以说,上上下下对从政者的要求更严了,一些人由此看到仕途的“风险”增加、“福利”减少。尽管周、张两位并非因此而辞官,但舆论的关注,显然是联系到“为官不易”的感慨、“官不聊生”的抱怨,这才把个别官员的辞职现象与悄然生变的官场生态放在一起,并在这样的因果关系中打开想象空间。
不管人们的想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有一点已成社会共识: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公职人员手握权力重器,如何正确认识岗位职责、怎样合理看待职级待遇,考验着心态,也检验着定力。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在相关改革举措的有力推进之下,公务员的职业待遇也会水涨船高,职业保障会得到更好加强;同时,随着激励效果更突出的奖惩体系的构建,公务员的发展空间也将不断生长。正因此,要想涵养为官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把握好从政这枚硬币的两面。
激发改革红利,离不开形象良好、勤勉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深思熟虑后作出决定的去职者,应能在其他领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对于更多选择坚守者,也需要坚持“公职”的要求和操守,看到这是一个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兼而有之的平台。在这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坐标,何愁没有一个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