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是种生理性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但现实中,太多人对它的认知是基于文科思维而非医学理论框架。
四川遂宁一个记者,留下遗书自杀而去。生前他因稿件中写错政府领导的名字,受到内部批评,并被罚500元钱。但在遗书中,他只字未提此事,那似乎是他早已写好的,只是自杀前在右上角又补上了两句:“这个选择我也是有过一段时间考虑,并非心血来潮。我清楚,不是活着就会有未来,有些事情,活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再次强调,活着比安静地躺着痛苦……”
近几年来,媒体人自杀的新闻似乎在增多。很多同行开始感慨,无外是媒体从业者压力大之类的滥调。我很替他们着急,要知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抑郁症患者占世界人口比例的3%-5%,这意味着每20多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疾病意义上的抑郁症——不是精神健康者偶尔的情绪失调。
这些患者兴趣丧失,经常自责或有愧疚感,还存在睡眠障碍,反复出现自杀念头。外界轻微的刺激,于他们就可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和压力固然相关,但更本质的原因在精神疾病本身没得到很好的医治。多位媒体人自杀,实质也超出了媒体从业压力的议题,更关乎抑郁症患者群体的境遇。
在正常的外界压力刺激下,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轻易不会选择去自杀。中国每年自杀的人很多,媒体人的比例比起其他行业未必就更高。只不过,之前社交媒体不发达,大多数死者都默默无闻地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对这世界的认识,如果摈弃了科学主义基础,只是想当然地用文科思维去构建简单的社会因果关系,那被我们诠释的人间图景,必然离其真实样貌相去甚远。
抑郁症之外,还有焦虑症、狂躁症、躁郁症、强迫症乃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低。很多人以为可把轻微的心理问题也列入在内,这是误读。事实上,很多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讳疾忌医,有的则只去找心理专家咨询——若是遇到骗人的所谓心理咨询,会耽误精神疾病患者选择正确的医治途径。基本上,精神疾病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精神疾病是大脑的器质出了问题,它是一种生理性疾病。
而事实上,根据国外诸多权威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商业领袖其实严格来说,也都是精神疾病患者,而他们的偏执或狂热,也造就了他们的成功,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这个疾病了解愈多,看待社会的视角就会大不一样。在某种意义上,精神疾病患者改变这个社会甚多。而医学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大有上升空间。终有一天,借助医学而非文科思维,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会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