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赵应介
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其行为模式。那些跌入贪、渎、色、假、枉等高危地带的官员,多数是“三观”尽毁的精神失足者。
5月26日发布的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B2014》称,当前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主要集中在五大风险领域:贪、渎、色、假、枉。
蓝皮书描绘的“风险地图”,是在对去年公开报道的2074个典型案例量化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难得出类似感受。官员贪污腐败、失职渎职、性丑闻、履历造假、火箭提拔及作风粗暴、暴力执法等事例层出不穷,舆论时有曝光。这不仅拉低了官员形象,也在损害着政府公信力,动摇着执政根基。
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总的来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官员自身而言,则是由灵魂沉沦而形象破灭的嬗变过程。官员精神层次停留在什么境界,总是会从行为上表现出来。那些“满嘴马列、满腹盗娼”的官员,就算演技再高,难免有一天会露出马脚。如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的前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又如平时衣着简朴、家中却存放上亿元现金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莫不如此。
提升官员总体形象,需加大反腐力度,铲除害群之马。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不少贪腐高官应声落马。事实证明,反腐之风刮得越猛烈,腐败官员越无立足之地,民众对政府也就越有信心。提升官员形象,更要从制度构建入手,对官员行为形成硬约束。制度或监督缺失,就会给官员留下违法违纪空间,法纪严明,才能让官员有所遵循,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无论是反腐震慑还是制度约束,最终都要触及官员灵魂深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官员形象,扭转官场风气。否则哪怕反腐之风刮得再猛烈,制度监督再严厉,也难免有利欲熏心或心怀侥幸的官员顶风作案。衣俊卿是马列主义理论家,在现实中却成了情色俘虏,魏鹏远何尝不知受贿的后果,却遏制不住强烈的贪欲。诸多案例表明,除了严格的外在约束,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使官员自觉地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
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其行为模式。那些跌入贪、渎、色、假、枉等高危地带的官员,多数是“三观”尽毁的精神失足者。因此,除了由外而内加强制度监督,还应由内而外实施精神疗法,强化官员的精神信念,改造被权力扭曲的“三观”。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官员须先正“三观”,才能重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