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新闻关于胡春华书记工作报告的介绍,特别其中提到今年要重点做的九项工作,深有感触。
其实,这九项工作都是互相关联的,而且,每项工作都是牵一发动全身,需要联系的、综合的观点来看待任何一项工作。
特别是其中的第五项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必要提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个人感觉,以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中,生态环境往往是被牺牲、甚至是被透支的,这种情况已经到了必须彻底转变的时候。
首先,它就关系到第一项工作,“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良好开局”。这里提到,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那么,有一个安全的、干净的、优美的生态环境,这已经成为老百姓极其强烈的期盼了。生态环境关系到老百姓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如果没有干净的空气、清洁的用水,再搞的收入又怎能换来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底线。2013年笼罩半个中国的雾霾,已经昭示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损害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严重削弱中国人的幸福感、安全感。那么,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胡春华书记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如果形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这就是改革的重大课题、重大任务,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大标准。
其次,它也关系到第二项工作,“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怎么说呢?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主因就是,一些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低级产业的过度膨胀。产业转型升级,必要的一条就是,它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是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的、安全的。不仅仅是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以强力举措,坚决治污,严厉打击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行为,压缩高污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能形成逼迫效应,逼着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优质企业也是一种真正的鼓励,形成真正良性的“优胜劣汰”。
再次,它当然也关系到第七项工作,“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前面已经说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基本的民生,涉及到饮食质量、身体健康、疾病医疗等问题。
最后,更不用说,它涉及第八项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很多社会突发事件都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或威胁,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导致群众起来抗议。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甚至,影响到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比如鹤山核燃料项目,明明是相当好的项目,环保也相当可靠,但是一些人利用群众对“核”的不了解和恐惧心理,鼓动其大规模的群体抗议活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所以说,政府一定要对这个问题给予空前高度的重视。要彻底扭转那种“先放开后规范、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一定不能急功近利,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短期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极端错误,不能再延续。一定要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发展、就是损害民生、就是影响稳定、就是阻碍改革的观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零容忍。
最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铁腕治污,这是唯一可行的治污办法。现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是污染真正主力军,一个小企业可以污染一条河。面对这样局面,只有抓住一个,严厉处理一个,让它痛到永远不敢再犯、也永远没机会再犯的程度,达到杀一儆百的效应,才能真正震摄全局。这貌似严苛,实则是对百姓最大的仁慈。绝对不能轻拿轻放、姑息纵容,否则就是对百姓的犯罪。而且,这也能使职能部门提高效率,否则不痛不痒地查处一起,千千万万起污染事件还会发生,职能部门根本管不过来,最后干脆掩耳盗铃、听之任之。比如,茂名市无数的高岭土非法开采点,就是这样,掠夺资源、污染环境、损害民生、破坏和谐,很大程度就是整治不严造成的,根源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发展观。
划出不可触碰的环保底线,企业才会绝了依靠高污染、低成本来盈利的低级发展方式,才会真正别无选择地、自觉地探索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