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搀扶太婆被抓住不放,带有几分悲壮色彩
叶祝颐
以所谓的“中庸之道”调解纠纷,这不是向公众宣传“见义不为,不做好人”的处世逻辑吗
11月20日,四川达州市达川区江先生反映,他儿子和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太婆摔倒上前去扶,太婆起身后却说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赖上了家长。现场目击者表示,太婆是自己倒下去的,当时紧抓娃儿的手不松开。近日,太婆痊愈后甚至住到了自己家中,要求赔偿医药费。经过司法所调解,江先生和另两名家长无奈同意赔偿部分医药费用。
看到此情此景,自然让人联想到南京彭宇案。与南京法院认定彭宇撞人不同的是,达州这起事件并未走司法程序,只是在当地司法所的调解下,3名家长同意赔偿部分医疗费。但是,与彭宇案类似,网友们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太婆“倒打一耙”。
太婆与三个家庭之间的纷争,本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太婆应该提供孩子撞倒自己的证据。现在,太婆不仅不能证明三个孩子撞了自己,还有目击者证明太婆是自己摔倒,三个孩子是应太婆的请求扶起她。从法律角度说,既然没有依据表明三个孩子撞了太婆,司法所就应按“疑罪从无”组织调解,不能让三个家庭稀里糊涂给太婆支付赔偿金。虽说司法所调解不同于法院判案,但是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组织,在未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以所谓的“中庸之道”调解纠纷,这不是向公众宣传“见义不为,不做好人”的处世逻辑,诱导肇事者赶快逃离现场吗?司法所如此组织调解,不仅家长与孩子不服,如果太婆真是受害者,她也不会服气。
换个角度看,虽说做好事确实存在反被诬陷的问题。当今社会确有人恩将仇报、“倒打一耙”。还有人悲观地认为,“彭宇案”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30年。但是我们在思考如何避免好人被诬陷、鼓励公众见义勇为的同时,也不能曾经因为有好人被诬陷,就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昧着良心对亟需救助的人不闻不问。如果我们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退步,道德灵魂家园荒芜,岂不可悲?
虽然个人的道德帮扶力量不足以走出“好人被讹诈”的阴影,也改变不了舆论取向。三个孩子搀扶太婆被抓住不放,带有几分悲壮色彩。但是我们都要坚守道德底线,建好自己的灵魂家园。只有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