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但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漂亮的太阳能路灯耸立新村……
邱畈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与安陆市孛畈镇良畈村接壤。
“前几年,村民常为交通往来困难发愁,如今这里早已是沟平路宽。边界村不少房屋一屋跨两市,经常遇到躺在自家床上打个电话,翻身就成了长途的尴尬事情。因为地处边界,最让村民头疼的就是平时打电话有点贵,搞不好就是长途或是漫游。”村主任张世贵说。为此,两个村村委会联合向电信部门反映,终于解决了这一头疼问题。
站在邱畈村村头,抬眼望去,一片片麦浪随风翻滚,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全省的红旗单位,是粮食高产区,那时我们一个村生产的粮食相当于别的4个村的总产量。”站在村道上,张世贵指着丰收在望的麦田,自豪地说。村里阳光照射好,水源有保障,桃园河水库能“管到”7个组,基本上旱涝保收。
在人们的记忆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门卖东西,非得人力推。”是邱畈村的真实写照。近几年,该村大力整修村内公路。如今,全村90%的农户出门就能走上水泥路。 “路修好了,我买了辆面的,现在出门风雨无阻,家里的经济作物也不愁卖了。”村民邱爱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一栋栋白色外墙的徽派两层楼,院落紧连着村道,这是新农村集中居民点。新农村集中居民点美景如画,整齐亮丽,垃圾池、冲水式公厕等配套设施齐全,贯穿村内的邱畈河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如今在该村,像这样的新农村集中居民点兴建了3个。
张世贵说,近几年村里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村已有400多家建起了小楼,占全村总户数的90%。“现在我们住的是楼房,煮饭不用煤,吃水不用挑,咱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凌贵诗很随意地说。
邱畈村生态环境好,植被茂密,有国家生态公益林3处,大小林场5个,银杏资源丰富,上百年的古银杏有120余棵,能创造经济价值的银杏采叶园10余个,柿子树400多棵。
这几年,邱畈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植种养殖专业户,闯出了不少致富的路子。该村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并在劳动力转移、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牵线搭桥、提供支持,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如今,邱畈村银杏、板栗、柿子、黑木耳、香菇等农产品销往各地;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菇稻模式;利用村里水库办起了养鱼场;利用山场让村民合伙承包,山上种树、树下套种经济作物;培育年出栏山羊200只以上养殖专业户1户,50头以上养殖户3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专业户2户……近年来,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去年达到8280元。
当然,邱畈村人也有苦恼之处,那就是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发展遇到瓶颈。近年来,虽有几个老板前来考察,并有投资意向,但都嫌这里地理位置偏僻而搁浅。困难归困难,谈起未来,张世贵仍然信心满怀:“我们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山场资源,有旱涝保收的良田,发展的潜力很大。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大做文章,帮助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