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幕式上,张艺谋不是使用“瓦盆”,而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了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打起来也是鼓声阵阵。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这古老的器皿被张艺谋点石成金、大放异彩!
从鼓缶而歌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这一创意应在较早时候即已酝酿提出,也曾殚精竭虑。尽管演员服饰造型差强人意,但该创意无心插柳,令人拍案叫绝。是以本篇博文以此命名,并专辟章节论之,兼正网络视听。
缶作为乐器,其流行始于春秋。《墨子》记载当时推行的作息制度:诸侯歇息,击钟鼓;士大夫歇息,奏竽瑟。而农人每日歇息,亦或一年劳碌之后,到秋收、“猫冬”之际,也要击“缻缶”为乐。
至于“鼓缶而歌”,典出庄子轶事,而非时下一些人以为的秦赵斗宴。庄妻病死,好友惠子吊唁,见庄子盘腿坐地,鼓缶而歌。惠子便先骂了声他妈的,然后责问:“你们夫妻一场,如今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鼓缶歌唱,未免太过份、太不近人情了吧?”庄子说:“非也非也。她刚死时,俺也曾大感悲伤。但忽然间,俺发现自己充其量也只是个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这样一来,就不觉悲伤了。”
惠子余怒未消,问道:“什么生死之理,那又如何?”庄子娓娓道来:“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她虽死了,仍安卧天地巨室之中,而俺竟然悲哀痛哭,岂非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所以,俺庄先生决定,找个破盆破碗破瓦罐子,止哀而歌。” 惠子似懂非懂,继续发难:“于理虽如此,但于情呢?你这样与猪狗畜牲又有何异?”庄子低眉,淡淡说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尘垢而已。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这个道理,故生悲乐之心。既明白其中道理,以理化情,还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有朋自远方来,孔丘率三千弟子,诠释大儒;老庄发土木之声,击缶知客。儒道相和,天衣无缝。问题是,庄子鼓缶,排遣的是丧妻之痛;当此盛典之际,以国人传统心理,似有不祥之虞。实则错也。须知数月之前,中国刚刚历经巨灾,数万生灵,撒手仙去。罕见灾难,接踵于世纪狂欢,非鼓缶而歌,何以化解衔接?当然,张氏采纳这个创意,震灾想必尚未发生,但百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灾难难道少了?多难兴邦,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承,新时代气象得以开启。鼓缶而歌,正是迎合自然、超越自然的逍遥游,大境界。
也因如此,在下以为应将鼓缶一节,按原计划置于“辉煌时代”一篇。非此铿锵沉重的慨叹,不能导引东方古国的复兴信息。这个信息,即使航天成就也不能承载。只有让世人了解了中国民族心中,那种怅然之后的浩然,才能理解由“和”及“谐”的文化诉求,因“顺”至“达”的精神意义。
正如庄子所言,得者,时也;失者,顺也。鼓缶而歌,看似张某人妙手偶得,实则中华哲学的逍遥态度;创意背后,定有高人主张安排。它的高度,与整台演出丝路般绵长的柔情,相映成趣。可叹我等芸芸,至今还停留在惠子的认知水平,将生死、得失、进退、今古,看成一团浆糊,负了庄子期望。
看那姚明身边的小林浩,代表着什么?我看不出悲伤滥情,只看到源于美德、发乎忘我的希望。正是这希望,引领了这一夜的逍遥,开启了北京奥运会的“九华”大观。
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 “鉴缶”与作乐器的“缶”是两种不同的器物。 乐器“缶”: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根据乐器主要发声部分的制作材料来给乐器分类,《三字经》中就将“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很原始的。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乐典》对此记道: 缶, 说文曰: “瓦器也。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尔雅云:“盎谓之缶”,注云:“盆也”,坎其击缶。渑池会,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也。”李斯云:“击甕扣缶,真秦声。”并且明确地列缶在土音部。 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 2004年无锡鸿山出土的缶 这只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 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 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鉴缶”: 盛食物或饮料的器皿。如:曾侯乙铜鉴缶,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在历史上,关于乐器“缶”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从这个记载就可以看出,其实缶并不是很高雅的乐器,恰恰相反,它是比较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就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可见,在秦始皇那个年代,秦国风俗上已经认为击瓮叩缶俗气了些,上不得台面。
这次开幕式上,张艺谋肯定不能拿出2008个瓦罐敲一番,那还不得一地碗碴子扎脚啊!再说中国国力强大如此,一人捧一个瓦罐敲怎么看怎么像丐帮莲花落,这不是找丢人吗?老张看来有些智囊,他用的还是缶,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瓦缶,而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了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打起来也是鼓声阵阵,而不是瓦罐应该有的叮里当啷。
所以,若要是认认真真论起来的话,这个缶的运用不是那么贴切——它本身并不是个格调很高的东西。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所以,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只要这个东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就足够了。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奥运开幕式整体看来,现代配置的大型乐队掺入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达到了为开幕式表演推波助澜的效果。无论是古琴哀婉的倾诉,还是京胡悠然自得的拉奏,都充分地表达“风雅颂”的精神与气魄。 最让人血脉贲张的还是开场2008人击缶而歌的场面。从音乐技术上讲,有节奏强弱变化;从艺术角度出发,有造型与力度;尤其是击缶时还能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倒计时画面真是神来之笔。古人击否饮酒,今夏我们敲打着充满高科技的古乐器,高唱“有朋自远方来”,充分地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友好,象征了国人追求和平的崇高思想。 “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诗经》中“晚秋之上”描述了古代人们用击缶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宾客,正应了《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蕴意。 不论如何,相信全世界的观众一定记住了电光火石中击缶而歌的画面。那里面承载了我们对奥运的热忱,以及我们面朝宇宙的振臂高呼:中国,来了! 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的越国贵族墓葬考古认定,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7个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其中的丘承墩越墓为仅次于浙江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墓主的等级应为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目前只进行部分发掘,就已出土精美文物2000多件,其中古乐器——缶的首次出土,填补了中国音乐史空白。 鸿山越墓出土的青瓷乐器中有成套的仿中原青铜乐器的编钟、甬钟和石磬,亦有越式的缶、錞于、丁宁、铃形器、钮铎、句鑃、钮镈、鼓座等,其种类远远多于曾侯乙墓。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缶”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且一直认为缶是瓦器。鸿山越墓出土的3件青瓷三足缶使其得以正名,它们与其他乐器同出土于壁龛中,口径达40厘米,作深腹盆形,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有两个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而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浴缶(蟠虺纹铜缶)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就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可见,在秦始皇那个年代,秦国风俗上已经认为击瓮叩缶俗气了些,上不得台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当时筝也是很俗气的东西,也是被淘汰的对象。 鎏金铜缶,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最原始的陶土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 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小冰箱。 那缶是怎么成为乐器的呢?其实这个也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几千年前的人类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等到吃饱喝足后,保不齐也喜欢吼两嗓子开开心。这时,用来盛东西的坛坛罐罐就可以做卡拉OK伴唱机使用,顺手得很,拿小棍子一敲就有声,但打个拍子找个节奏却还是绰绰有余。曾经有首歌的歌词就是:“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儿好唱口难开”。这都是20世纪的歌曲了,可见唱歌时随手拿个什么东西打打拍子也是很常见的。于是,缶在作为容器之外,也就慢慢有了乐器的功能。顺便说一句,其实不少乐器的起源都是原来的生活生产用具。比如鼓,其起源就与原始人鞣制皮革有关——制皮时会把皮子绷在一个框子上,这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原始的鼓。笛、箫等吹奏乐器,与原始人打猎时使用的哨子也有关系。 战国制铸客缶(尊缶) 有专家考证了:可以奏乐的缶不是方形的,缶的声音不该是如鼓一样的,古人从来没有组成“缶阵”演奏。 我看这些不必苛求了。我们借用古人一点意思,来表达现代的想法,不必完全照搬古人,亦步亦趋。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让这个缶发出光来,我们也不能让它装上轮子可以推行。再说,古人不会有2008人鼓乐共舞的故事,也没有万人竞技的奥运会,更没有9万人的鸟巢体育场。 顺便说,没有在一个力图表现中国文化的开幕式出现兵马俑,也没有出现大红灯笼和旗袍,也没有茉莉花。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古代文化是丰富美丽的,我们以往仅仅表现了小小的一角。不能老是作茧自缚,将中国文化概念化、局限化和凝固化。 因此,这个雄壮的“缶阵”,应该是看作是推陈出新,看作是破茧化蝶。考古是为了还原历史真实,而艺术是为了激发今人。应该放在博物馆里的缶,和在开幕式上看到的缶就应该是两回事。 张艺谋糊弄了观众——北京奥运 击缶方阵 布局分析 (2008-08-13 16:47:58) 大家看到了,击缶方阵是等长(59人)、等宽(17人)的两个方阵。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长59人、宽34人,共2006人(不是2008人)的一个方阵。 倘若张艺谋真搞的是2008人方阵。我认为,那两个方阵,肯定一大一小。 第一个,52 × 19 = 988, 这是一个小方阵; 第二个,60 × 17 = 1020,这是一个大方阵; 加在一起, 正好是 2008。 还有一种可能,251 × 8 =2008. 但,这是一个“长条阵”。我们看到的肯定不是这个形状。 人们看到的是,分成两块的,同样大小的方阵。那就是2006人,少2人。 张艺谋遇到了难题,无法解决,怎么办?特等机密,又不能向社会征求方案,于是“眉头一皱,谋上心来”,少俩就少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