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公车,只有有关公车的消息更透明,从程序上真正赋予公众“问责”的权利,建立自下而上的公众监督体系,公车治理才会立竿见影。
湖北省广水市多年以来,官员上调,单位的车也跟着带走。数十年内,已有28辆车被带走。五名广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于2009年底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政府追回被带走的公车,然两年过去,只有8辆车被追回,也没有一人被追责。(10月9日中国新闻网)
诚如许多观察者所看到的,无猛料“公车事件”已经很难成新闻。湖北广水离任官员带走公车之所以引发众口汹汹,其实也是因为它有着两个“非同寻常”的新闻点:一者当事者是离任官员,且被带走的公车数量众多,10年间累积达到了28辆。再者是该市数名人大常委会委员联名提出议案,要求当地政府追查此事。在公共事件前,人大代表实施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与质询权,这种对“休眠权力”的激活是不多见的。
在如此语境之下,出现广水上级政府随州市表态、要求追讨公车,其实并不奇怪,这也是一种舆情压力下的“不得不表达”。我真正疑虑的是:由政府出面的公车追讨行为,真的一定能够奏效吗?要让追讨公车行为不至于成为茶杯里的风暴,离任官员带走的公车最应该被谁追讨呢?
作为一个常识,公车是公共资源,它只能用于公职人员的公务活动之中。可在现实中,它更多地异化成了公职人员的某种“待遇”,于是,公车私用、公车腐败现象大面积存在。正因为如此,让更上一级政府出面的公车追讨行为,它事实上已经陷入到另一个吊诡的逻辑中:无论是带走车的离任官员,还是追讨者,他们事实上都是公车的“利益获得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利益共同体。而湖北随州市这样一个市域环境,还更多地有着“熟人社会”的特征,在如此复杂与牵扯不清的利益纠葛下,官员追讨公车的结局就可以想象——新闻中也提及,迄今为止,被带走的28辆公车只追回了8辆。
从随州市要求追讨公车的表态来看,对于公车乱象,它更倾向于一种内部监督与解决的模式,这显然是需要大打问号的纠偏路径。事实上,公众对离任官员带走公车的消息意气难平,并不仅仅是源于离任者对公共财产的肆意侵占,还有着对公车数量、公车采购与使用情况不透明的种种愤懑。
较之广水离任官员带走公车事件,我无意去言之凿凿地认定随州市的追讨表态只是一种危机公关。不过显然的是,在一个公车治理已成老大难的环境里,在离任带走公车甚至贴心秘书成为潜规则的背景下,我们的确很难去相信类似追讨行为的实效性。追讨公车,只有有关公车的消息更透明,从程序上真正赋予公众“问责”的权利,建立自下而上的公众监督体系,公车治理才会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