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兰州治污模式”摆脱污染重镇“黑帽子”
分享

  中新网兰州1月8日电 (赵凌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8日发布了《甘肃经济蓝皮书(2015)》指出,自2010年以来,兰州市通过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全力攻坚,已实现了从“污染名城”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转变,成功探索出“兰州模式”的治污经验。

  蓝皮书中指出,2014年,兰州空气优良指数天数达到313天,创下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成绩,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治污同时其探索出的网格化管控等创新措施,已逐步扩展于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领域,其成功经验也推向全国。

  自建国以来,兰州就因其“战略要塞”的特殊定位成为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工业重镇,加之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使兰州成为国内外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2010年兰州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劣三级,并且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处于全国下游。

  蓝皮书指出,经过三年的大气环境治理攻坚战,兰州市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三大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显著下降,2010年至2013年,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0.02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0.013毫克/立方米,年均分别下降13.32%和3.09%,且各年份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蓝皮书研究称,2013年兰州步入空气质量改善的转折期与加速期,其中最佳位次为7月的全国排名第8位,并且全年仅9月与12月分别排名第69位和65位,就西北地区省会城市而言,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第一。

  201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延续了上一年的良好势头,截至8月底,在全国74个空气质量检测重点城市排名中最佳位次为第24位(1月),最差位次为第63位(5月),前八个月全市空气质量排名均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

  蓝皮书研究指出,兰州市污染治理措施不仅换来了碧水蓝天的城市环境,还催生了“兰州治污模式”的创新经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3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70.77%,生产总值增速排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

  为了改善环境减少燃煤污染,2013年兰州市通过对主城区供热的原煤散烧锅炉及其污染“双清零”等新的清洁能源改造方式,拓宽了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助推了衍生产业链的经济增长。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借助兰州新区获批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的有利时机,主城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无污染产业,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推进老城与新区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老城环境“减污”与新区发展“增速”的双赢。(完)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