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笔耕10年发表300篇作品 望出书回报家人
分享

宿舍里,在妻子陪伴下张新文在进行创作。

张新文已经发表的部分作品。

  作为一位来皖北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新文却从未放弃对文学梦想的追求,多年笔耕不辍,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300多篇。1997年,他离开安徽老家南下深圳打工,当过保安、做过电焊工、营业员。2011年,他来到太仓后,在南郊顺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打杂哥”,切割、冲床、产品进出库称量、考勤、录单,他就像时钟上铆足了劲的发条,从早晨走进车间到晚上下班,就很少有闲下来的时间。回到宿舍,即便累得已经睡下,灵感勃发,也要爬起来打开电脑,把脑海中的文字记录下来。

  打工再累也要坚持创作

  3日下午,在太仓市南郊沈阳路的一家金属制品公司车间见到张新文的时候,他一边满头大汗地搬弄着每袋上百斤重、刚加工好的五金产品,一边连连对记者抱歉:“实在不好意思,这批货赶着要过磅装车发货。”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的张新文脸庞黝黑,因长年在五金加工车间工作,说出的话似乎都散发出一股油污的味道。忙完手中的活计后,张新文带着记者来到公司为他提供的宿舍,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宿舍,非常简陋,一张床占去了一半地方,除了一些简单的必备生活用品外,最多的就是放在床边的各种文学书籍。有些窘迫的张新文让记者在床沿坐下,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46岁的张新文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镇农村,1989年高考因英语老砸,遗撼地与大学失之交臂。回到农村老家务农,农村生活枯燥无聊,看书写作成了张新文农忙之余最大爱好。乡村的生活也为张新文坚持乡土文学写作打了下坚实的基础。1997年,在南下打工潮的影响下,张新文和妻子张小艳也南下广东深圳,当过保安、做电焊工,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夫妇二人吃了不少苦,直到2000年张新文应聘到宝安区育新学校小卖部当了一名营业员,生活才算稳定下来,也让张新文业余有了时间坚持写作。2001年5月,张新文毕业后的散文《小调女》发表在安徽省现代农村报上。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今十多年间,张新文累计写下3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创作的《瘸大叔》、《乡村女人》、《小村能人“铁匠胡”》、《老实头和大黄牛》、《乡下纳凉》等300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发表在天津日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江诗刊、内蒙古日报等国内多家杂志、报纸上。并先后加入安徽省蚌埠市、江苏省太仓市作家协会,目前正在申报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最大梦想是出书回报家人

  逼仄的宿舍里,一直陪在张新文身边的爱人张小艳微笑不语,操持着家务,与张新文同龄的张小艳在公司食堂打工。和张新文闲聊中,问及什么时间开始喜欢上文学,第一篇作品什么时间发表时,一旁的张小艳回答道:“上初中的时候他写的《古渡秋色》就在蚌埠日报上发表了,还得了奖呢。”张小艳熟悉的回答令记者不禁一愣,张小艳莞尔一笑,告诉记者他们俩是初中同学。在上初中时,五河县举办首届文化节,张新文参加征文比赛,写的散文《古渡秋色》获了个优秀奖,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至今她还记忆犹新,与张新文结合走到一起,也是因为文学结缘。结婚20多年来,两人同甘共苦,在张小艳的心里,丈夫忠厚、朴实,顾家、有责任心、有爱心,他曾无偿献过血。张新文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为了照顾子女上学,2003年起,夫妻分居深圳、安徽两地长达8年之久,过起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他在家种地务农做“陪读爸爸”,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投稿。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一儿一女都考上了大学,找到不错的工作。

  张新文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将自己已经发表的部分作品结集成册,出一本书,算作是对妻子和家人的回报。他还说,太仓是个美丽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来到太仓后,太仓市文联和作协很多领导、前辈对他的写作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他深爱着太仓,希望有机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回馈太仓,比如有可能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免费给孩子进行作文辅导。张新文说,自己这十多年做过保安、电焊工、营业员、农民、打杂工,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基层,自己笔下的人物、反映的生活也都是最底层的“草根”们的百态人生。今后,自己会一如既往把笔触聚焦在身边的“草根”上。

  通讯员 计海新 记者 张毕荣  文/摄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