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昨日开工 引来丹江水 润泽鄂北人
分享




 

  昨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生产性试验项目在襄阳正式动工(如图),标志着该工程全线开工。这是我省自主投资的最大规模水利项目,工程计划三年通水,届时鄂北地区将终结干旱历史。

  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但鄂北地区却是有名的“旱包子”。因此早在2012年,湖北省就提出了借“水袋子”润“旱包子”的设想。

  如今,设想正在变成现实。沿线的用水,目前是何情形?工程的建设,将产生哪些影响?连日来,本报记者在鄂北地区,对施工现场和工程沿线用水情况进行了探访。

  沿线探访

  连年干旱 水库无水可用

  作为湖北的传统农业大市,枣阳市是鄂北地区的旱中之旱,今后,将因该工程而受益。

  12月25日,站在被枣阳人称为“半条命”的唐白河边,枣阳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姚军向记者介绍,枣阳有大中小型水库280座。然而连年的干旱,水库一座一座的都干了。为此枣阳市政府只能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从位于55公里外襄阳境内的唐白河抽水,依靠三个泵站连环接力,才能把水抽到枣阳市,“光抽水每天所花的电费都有7万元。”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孝感市大悟县。大悟县主水源地界牌水库处在与河南罗山县的交界处。大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乐谱说,从2010年开始连续五年干旱,水库降到了死水位,大悟县不得不从水库抽了死水位以下6米的水,每抽1米的水,向罗山县补偿7万元。界牌水库管理处主任张猛说:“鄂北工程完工后,就可以缓解我们的用水压力了。”

  民众心声

  丹江水来 告别靠天吃饭

  在工程的开工地襄阳黄集镇,这里的农民已经遭受了罕见的五连旱。鄂北水资源工程的开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12月24日,记者在黄集镇的工程现场看到,数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田地里进行着开工前的准备作业,这些挖掘机碾压过的田地,其中就有黄集镇太山村村民余道亭家的4亩地。

  “从我有记忆开始,这里的农民就一直是靠天吃饭。”在年过花甲的余道亭的记忆中,“旱”一直是这里农民心中挥不去的愁。说起今年的收成,余道亭苦笑道:“别说收益了,老本都亏了。”

  以玉米为例,每亩地的成本要250元左右。“不旱的时候,一亩地可以收一千斤玉米,旱的时候,一亩地只能收一百斤玉米。”余道亭说,玉米按照1块1一斤卖出去,每亩地只卖得百余块钱,还不够成本的一半。因此,虽然工程占用了他4亩地,但他还是很支持。和余道亭一样,此次工程涉及到黄集镇101户农户的土地,但一说是水利工程,农民们都非常支持,征地工作进展得很快。

  工程解读

  三年通水 解决人地用水

  昨日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正式开工的,是5公里的倒吸虹生产试验性项目,工期一年。

  “这里的土地一下雨一晴天就会膨胀,普通管道很容易被拉断,所以要在这里铺设强度更大的管道。”襄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涂应文介绍,由于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此有必要进行生产性试验。

  据悉,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进口引水,按西北至东南走向,横穿鄂北地区的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和大悟等地。引水干渠总长度约267公里,为全线自流输水,工程总投资165亿元,计划三年通水。全线设计出水口22个,年引总水量为13。98亿立方米。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改善1。02万平方公里国土上481万人口、469万亩耕地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67个城镇工业用水、170万城镇人口生活用水问题。

 


(楚天都市报 郭文杰)
【责任编辑:小明】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