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渔民误捕怀卵雌鲟 抢救野生中华鲟48小时全记录
时间:2014-11-18
作者:小明
来源:长江日报


  17日上午9时,经过恢复,中华鲟明显有劲多了,露出身上威风凛凛的骨板


  将绳子解开,在中华鲟尾巴裹上棉布


  将中华鲟转移到蓝色担架上救护


  安全送到荆州中华鲟基地


  救护员密切监测

  15日,新洲渔民长江中误捕野生中华鲟,中华鲟身受多处外伤。这是时隔7年首次捕获怀卵的雌性野生中华鲟,本报记者独家全程跟踪

  15日上午,一条野生中华鲟意外落入新洲渔民张锦夫妇布下的流网中,中华鲟受伤严重,他们立刻向渔政部门汇报。一场抢救野生中华鲟的行动由此展开:省市渔政部门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赶到现场急诊,由于中华鲟头部、尾部明显受伤,专家决定,立刻将它护送到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华鲟基地进行救治。直到昨日上午,中华鲟的状态终于开始好转。

  渔民意外捕到中华鲟

  曾看过父辈误捕一眼认出

  15日上午8时30分,新洲渔民张锦夫妇正在牧鹅洲长江主航道北边水域打鱼,突然发现水下400米长的流网震动异常。两人慢慢收网时,竟发现网中有一条约3米长的“大鱼”,撞破了数十米的网,拉着网跑,他们的船激烈动荡,两人差点被拽到江中。

  张锦事后告诉记者,因1996年他曾看见爸爸和其他渔民一起误捕过中华鲟,只有15岁的他虽然只是帮着大人们拉网,但当时就认识了中华鲟,知道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这次,张锦看到大鱼身上花纹,立刻认出这是国宝中华鲟。张锦很有经验地顺着中华鲟挣扎的力量慢慢将它带到岸边,减少被网缠住的中华鲟再次受伤。

  此时,中华鲟头部被1米多深的流网缠得死死的,尾部不时剧烈摆动,嘴巴下面有条愈合的伤疤,尾部也有一道很深的伤痕。

  张锦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渔政部门。

  怀有约50万颗卵

  时隔7年捕获怀卵野生中华鲟

  很快,省市渔政部门赶到现场,在渔民的帮助下,他们将中华鲟慢慢转移到岸边水域,将它稳固在两船之间。上午11时30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杜浩博士赶到现场救治,他们将绳子解开,在中华鲟尾巴裹上棉布,避免它激烈挣扎时再次受伤。

  下午4时,在大家焦急地等待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教授组织的中华鲟专业救护车,专程从荆州赶来救治。专家们在渔民的帮助下,将中华鲟转移到蓝色担架上,救护车上专门的吊斗将装有中华鲟的担架缓缓吊起来,平稳地放在救护车4米长的水池箱里。

  杜浩博士和救护员立刻对这条中华鲟做检查。这条中华鲟体全长3.43米,重310公斤,年纪在20岁左右。中华鲟伤情严重:头部有5-6厘米,宽1厘米的伤口3处,疑为中华鲟头部撞击船体所致;胸鳍基部被栓住的绳索勒出一条很长的口子,鼻孔壁破裂;鳃耙被渔网紧紧缠住着,用刀割开后仍不断出血。

  在用仪探测给中华鲟腹部B超时,专家们竟然欣喜地发现:它的肚子里已有约50万颗卵,而且已经处于繁育关键时刻。大家为此兴奋不已,杜浩博士说,这是时隔7年首次捕获到怀孕的野生中华鲟,加之2013年没有在野外监测到中华鲟产卵,这条“怀卵”中华鲟就更加珍贵。

  “必须要全力抢救!”专家们决定,立即将这条中华鲟运送到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中华鲟基地进行救治,确保存活。

  300多公里急送荆州抢救

  2名潜水员陪游中华鲟3小时

  下午5时整,救护人员将装载中华鲟的水箱顶盖封好,检查了供氧和水循环系统运转正常,运送野生中华鲟去荆州基地的救护车从新洲双柳出发了。水箱的水是在长江所基地已装满的,水箱内模拟了长江的水环境,有利于舒缓中华鲟紧张的情绪。

  高速公路上,每隔一个小时救护车就会在就近的服务区停下,救护员下车查看中华鲟,全程300多公里边走边看。

  傍晚,天黑了,还下起了雨,这对救护车平稳安全是个考验。中华鲟有310公斤,加上江水,起重吊斗、大型供氧瓶、水循环系统,使车的整个承重达2吨。行驶时中华鲟略微移动,整个水箱就震动摇摆,救护车如履薄冰般前进。

  21时30分,救护车终于平稳的驶进了荆州中华鲟基地。基地的乔新美厂长已经做好救护准备。中华鲟被平稳的吊运到大水池边,救护员打开药箱,在中华鲟右鳍下注射了消炎针剂。

【责任编辑:小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