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择英才而用之 需要制度创新
时间:2014-10-18
作者:
来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世界主要强国之间的竞争,包括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制度的竞争和话语权的竞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正如“海归”人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所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量储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转型中的中国和上海,从不低估人力资源的价值,这一点,越来越具有“显示度”的人才政策可以视为佐证。

  在上海,各个年龄层的人才都能找到对应的人才计划:30岁以下有“晨光计划”、35岁以下有“启明星计划”、40岁以下有“曙光学者”、45岁以下有“东方学者”、50岁以下有“领军人才”、55岁以下有“科技精英”。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继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后,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又一重要战略定位。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上海各界对自身优势的认识高度一致:人才是上海唯一的资源。截至今年7月21日,上海共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5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626人,以及一大批中央“万人计划”、上海“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仰赖于他们的智慧和创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上海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以用为本”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

  用才并不比引才容易。谈及对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的期待,受访者无不提及要“尊重人才发展的自然规律”,而摸索、尊重和遵循规律本身就极具挑战性,需要理念的革新和制度的创新。成功主持上海财大经济学院改革的田国强说,很多看似技术层面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背后都有深层次的理念和制度原因,值得深究。

  解决之道,唯有改革。 钱蓓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