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出租车乱象”要加强监管更要创新思维
时间:2014-10-18
作者:
来源:

  出租车司机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比如宰客、营运中抽烟、打车议价等等,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渐渐成为一种城市顽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别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文明素养不够等原因,也有乘客对交通便利性的追求,滋长了出租车司机对利益的追逐,从而产生了站前拒载等不规范行为,当然也有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乏力,缺乏创新管理的原因。

  出租车是市民生活的关键词,更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明细节,一辆整洁的出租车,一个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一个规范的行业环境,无疑能让生活于此的人感觉自在,让来到此地的人感觉亲切。反之,出租车的不文明现象,会给市民生活添堵,会给外来客人恶感。

  整治出租车的不文明现象,首先得在监督管理上多下功夫。出租车公司、运管部门和交通执法单位,都不能缺位。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把明察暗访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方便乘客投诉。对于乘客投诉,一旦查证属实,对违规者严惩不贷,公开曝光,甚至将害群之马“请”出的哥队伍。

  其次要有创新思维,比如依据乘客举报查处违规出租车,仍是最有效的监管方式之一。但现实的困境却是,乘客举报信息不全、怕麻烦不愿作证导致的取证难。究其核心,是乘客举报、作证缺乏驱动力。因此,针对出租车违规行为,可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乘客积极举报、认真搜证,在全社会形成一张监督大网。再比如将在我市试点的一二圈层出租车融合试点,可以实现成都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县出租车打表畅行。这些都是从实现角度的考量,不断推出的针对“病根”的治理方案。

  围绕“先整治,再规范,后完善”的工作目标,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不断加强查处、整治力度,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根据城市发展和现实状况,做出更多合理且务实的创新举措,这才会标本同治,彻底改善出租车不文明现象。(成都晚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