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他跑遍了长沙、衡阳、常德、岳阳等地的抗战遗址,他连续多年调查抗战老兵情况,他组织集合一大批志愿者关爱老兵生活……
他就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长沙民政学院院长刘晓。在一次探访过程中,一位烈士后代告诉他:“我们找不到先辈安葬的地方,清明节就只能对空拜一拜。”刘晓听后十分痛心:“我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我大哥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当年他所在的营回国时只剩下四五个人,他自己身上弹痕累累。他想祭奠战友,却不知该去哪里进行。”
烈士纪念设施已经成为烈士后代寄托哀思、激励奋进的场所,然而经过长期调查,刘晓了解到部分烈士纪念设施经过几十年风雨侵蚀,毁坏比较严重。此外,还有些别的问题。当讲起部分纪念设施曾经甚至得买票才能入内瞻仰时,他尤为愤慨。
刘晓告诉记者:“抗战遗址和烈士墓地的修缮应该得到重视,国家也应该设立纪念日铭记烈士,让民族的记忆不再流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递交过“设立烈士纪念日”“建立祭奠国家英烈制度”等相关建议。他认为:“对为国牺牲的英雄,需要有相应的纪念日、建筑物、公墓等来纪念。”
据介绍,顺应社会各界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展开研究并先后多次征求意见。民政部从2005年开始相关论证工作,到今年烈士纪念日设立,可谓“十年磨一剑”。
纪念日设立后,刘晓又开始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他说:“对烈士的纪念褒扬并不局限在这一天,各地应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有创意的活动,推动纪念活动的长效化。”
沛县老人张悍华为无名烈士义务守陵19年
只为儿时那份牵挂
随着烈士纪念日的临近,来江苏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的人多了起来。
86岁的张悍华老人已经在这里坚持了19年,守护着72位无名抗日烈士。
“守着陵园没有钱,但我不能丢下这些烈士不管,感情上着实过不去。”张悍华说,这么多年也累过、委屈过,但和烈士们相比,自己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推却高收入的民办副校长职务来义务守陵,自己出钱出力维修,亲手迁移烈士遗骸……
时间回溯到73年前的冬天。1941年12月25日,八路军黄河支队特务连在沛县张堤口村遭遇大批日军,百余名八路军战士最终只突围48人,72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时年仅13岁的张悍华和乡亲们一起,掩埋八路军战士的遗体。对72位烈士的情感,张悍华一直埋在心中。1995年,他从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听说烈士陵园缺少维护人手,二话没说就当起了义务守陵人。看护烈士陵园,张悍华坚持每天打扫卫生,修整花草树木……烈士陵园附近当时没有住家,他担心墓碑、树木受到破坏,晚上就守在陵园,一间15平方米的简陋平房,一住就是10多年。
2009年,江苏省实施“慰烈工程”,烈士陵园开始扩建并被正式命名为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当时年过80岁的张悍华每天在工地上奔波。“我下到一个个墓穴,亲手把烈士们的遗骸迁走,一个指骨都没有漏下。”张悍华说。新建的墓穴没有完成,他一夜没睡,守在烈士遗骸旁。
张悍华说:“有了烈士纪念日,人们纪念、缅怀烈士的意识会更强。我守这个烈士陵园,也是为了传播烈士的先进事迹,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72位烈士当年都没有留下姓名,这是张悍华一直以来的遗憾,他说:“已经73年了,他们就静悄悄地躺在这里,我每次想到这就觉得难受,我这辈子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寻访烈士的姓名,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