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产妇死亡事件不要混淆专业与常识
时间:2014-08-17
作者:
来源:

  曾茜 成都商报评论员

  将自己的基本义务交由完全与此不相干的政府来代劳,或者干脆选择逃避,这不是医生的正常表现。有时候,正是医生这些反常识举动,加剧了人们在专业知识欠缺时的疑虑和不安,这会使得一次可能竭尽全力的救助演变成一次兴师动众的公共混战,大家都得不偿失。

  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起产妇死亡事件最终沦为了一场舆论混战。个别媒体遭至网上“不懂医学”及“夸张报道”的指责。

  至少到现在,我们都不敢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断定哪些是“真相”。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寻求真相的努力,新闻媒体的报道,公众的监督,都是现实中接近真相的手段。人们期望真相触手可及,但理性告诉我们,这绝非易事。在此过程中,谁都可能犯错。可越是如此,就越不能轻易停止这场舆论交锋,因为真相只有通过更为公开透明的博弈才能更快被找到。

  在舆论混战背后,事件的关键是产妇之死的是非交锋。支持医院者用“羊水栓塞”的巨大风险等专业知识来抨击家属及媒体的无知。而同情死者方则拿医护人员的“集体失踪”以及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死亡信息来质疑医院可能的失误……各方都在放大自己的正确弱化自己的失误,这导致争论几乎不在同一语义系统里进行,陷入了“你跟他讲常识,他跟你谈专业,你跟他谈专业,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律”的错位逻辑中。此时,要走出这场混战的关键,就是让专业回归专业,常识回归常识。

  我们都非专业人士,专业问题只能留待专业人士和法律认定。但我们都是不可避免要面对“死亡”的普通人,所以不妨将心比心来看待此次事件中那些反常识的行为。虽然对真相有争议,但据目前南方都市报的报道,“院方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在手术室外等待的家属,而是通过外部的一套行政手段,由县通知镇、镇通知村,再由村干部通知并不在医院的其他家属”,还有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杨剑对医护人员“集体失踪”的解释,“为了不影响手术室秩序,医院也没有主动安排家属在张某弥留之际见最后一面”,“医护人员害怕被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殴打,因而脱下手术服,在旁边的值班室休息。”

  如果新闻当事人没撒谎,媒体也无篡改,那报道中曝露的这些医者行为确实有违医学伦理和基本人性。医生的特殊职业属性,使他们天然要面对更多人的死亡:第一时间告知实情,接受合理质疑、理解生离死别的正常情绪,甚至设身处地尊重家属与弥留患者见“最后一面”的正常需求,都是医务人员基于常识的基本操守。眼下的医患关系的确不好,但要想恢复互信的轨道,克服某种内在恐惧是必须的。害怕是人之常情,但逃避却并非理所应当。

  患者的冲动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医生的害怕也不能跌落职业的底线,这就是常识。将自己的基本义务交由完全与此不相干的政府来代劳,或者干脆选择逃避,这不是医生的正常表现。有时候,正是医生这些反常识举动,加剧了人们在专业知识欠缺时的疑虑和不安,这会使得一次可能竭尽全力的救助演变成一次兴师动众的公共混战,大家都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