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餐桌手机规范“对症”虚拟社交
时间:2014-08-17
作者:
来源:

  近日,一则“餐桌手机规范”引发网友热议:吃饭时任何人都不能看手机,所有放在餐桌上的手机必须屏幕朝下;如果有人偷看手机被发现,第一个发现他的那个人可以打开手机刷1分钟朋友圈; 想拍下餐桌上食物的照片,要取得多数人的认可,在用餐开始前以及结束后各拍一张。(8月14日《广州日报》)

  对网络社交的沉迷和依赖,不可避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造成损伤。不论是“低头族爸爸”忽视和女儿的亲子互动,还是“孙子孙女玩手机,爷爷摔盘子”,抑或朋友聚会“相看两无言”,都生动地说明了对虚拟社交的过度投入,会损耗人们参与现实社交的热情,甚至会产生一种冷漠的“与世隔绝”。

  心理专家认为,强迫性心理依赖和强迫性媒介使用行为,会让人们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产生紧张和逃避情绪。因此,要从虚拟的“镜中我”回归到现实的“真我”,必须采取一定的“自我救赎”。在自我约束力不够的情况下,通过“餐桌手机规范”的外部约束力来减少人机互动、增强面对面互动,有着良善的初衷。

  在国外,一些年轻人也发明了不少“戒手机瘾”的妙招。朋友聚会的时候,将手机“叠罗汉”,谁要忍不住拿手机了,就要买单。“餐桌手机规范”也好,“叠罗汉”也罢,尽管没有强制的执行力,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五花八门的“例外”,缺乏使用价值,但从中传递的符号信息却值得尊重和肯定——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生活,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餐桌手机规范”并不是严肃的规则,而是顽皮的约定,一切全凭自愿;即使违规了,惩罚也不大。可是,看似玩笑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沉重的命题: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守卫真实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互动?在信息社会,智能手机只有趋利避害,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杨朝清)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