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拆除了,这排违法建筑建了10多年了,居民反映多次,这次政府终于下决心拆了。”这是记者昨天在车站北路624弄小区门口采访时听到居民说的话。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违法建筑已经存在了17年,当时是街道为了解决地区困难人员就业搭建的临时房,但近年来临时房被层层转租,安全隐患凸现,居民意见很大。街道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决定拆除这一违法建筑。
据了解,今年以来虹口区加大了对“公字头”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截至目前已拆除各类“公字头”违法建筑72处。这些“公字头”违法建筑大都存在了几十年,属历史遗留问题,拆除起来难度很大。今年初,该区把拆除“公字头”违法建筑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由区多个部门牵头,要求各部门、街道和单位自行查实上报“公字头”违法建筑数量,并组织力量核实,一旦发现瞒报、漏报,将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惩罚。
虹口区拆违办负责人表示:“在拆除违法建筑的问题上,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难度有多大,一律坚决拆除。”
舟山路450弄口两侧和406弄区域内有历史遗留“公字头”违法建筑3处,面积达200余平方米,由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狭小,居民进出及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引发了诸多纠纷与投诉举报。提篮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30年前街道与居委会为解决居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搭建了一批房屋给有困难的居民使用,但现在这些搭建物已几度易主,由外来人员租用经营,也没有办理过营业执照与各类审批手续。提篮桥街道反复与经营者沟通,宣传法律法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终经营者同意退出经营。这一存在了近30年的弄堂“肠梗阻”,终于被拆除。(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