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云南鲁甸龙头山镇灾民安置点,12岁的陈大雄正往帐篷的墙壁上贴他自己画的一幅画——“晴天太阳”。他的父亲在地震中受重伤,目前还在昭通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本报记者 赵迪摄
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8月8日到10日,网络舆情热度在地震“头七祭”当天达到最高峰。
自8月8日0时至10日16时,微博舆论场中词频最高的关键词是“默哀”,频次47650次。第二位的是“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频次25196次。诸多名人、网络意见领袖均用“蜡烛”、“合掌祈祷”的表情来表达情绪。
在监测时间段内,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2000条网络舆情显示,47.5%的网民为逝者默哀,为灾民加油,感谢救援人员。
8月10日伊朗客机坠毁、西藏旅游大巴事故的新闻,也高涨了网络舆论场内“珍惜生命”的声音。
抽样调查显示,8月10日新增的鲁甸地震舆情中,43.5%网民表示“世事无常,应珍惜生命”。“Sugar_妖”感慨说:“刚刚过去的几天,事故不断发生,云南地震死亡人数增加。生命脆弱,谁也无法预计,每个人都该且行且珍惜。”
占比第二高的是,30.2%的网民希望,在灾后重建中提高保障灾区群众的住房质量,避免悲剧重演。
网民“苗儿1007917910”也知道地震难以预报,但她呼吁地震局应当提早调研:“有多少村落在地震高危带上?房屋抗震等级不够,有没有上报政府、给过建议?防灾减灾的能力是政府作为和国力的体现。”
据此前媒体报道,鲁甸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
网民“滕树楠”认为,目前,农村自建房屋无法保证符合国家抗震规范。“就算设防烈度八级,农民兄弟也不会花钱找人设计,都是自己估摸着来。城市建房有验收环节,而农民建完后就自己搬进去住了,所以质量得不到控制。”
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网民“新民2001”介绍,目前农村自建200平方米的砖房,造价平均约8万元。如果加混凝土加强,将多花5000~1万元,也就是增加了6.25%~12.5%的成本。“农民对成本是很敏感的。”
怎么让农民愿意按照国家规范建房?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显示,建言保障住房的网民中,57.6%的人认为“政府应负起责任”。
“新民2001”建言,可采取政府专项资金或社会定点捐赠的方式,支援灾区房屋抗震建设。“比如要求农民按照抗震规范增加1万元成本,政府验收通过后,就补贴1万元给农民。”
也有23.5%网民建议,有关部门和老百姓都应考虑迁出震灾、泥石流、滑坡多发的高危山区。如有网民在新闻跟帖中提出:“随着城市化发展,政府部门可考虑充分调研,逐步鼓励这些地区人口迁移。比如:房屋积分+土地积分+一定面积的荒山绿化积分=一定面积的城市保障房。”
8月7日晚,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表示,抽样结果显示,灾区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尽管有关部门已宣布暂未发现疫情,在监测时间段内,25.7%的网民呼吁应做好灾后疫情防范。
“头七”之后,“鲁甸时间”从救援逐渐转向灾后重建。目前,款物数目、来源是民政部门、公益机构的公布重点。8月9日19时41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微博“晒”出了2000个“赈济家庭箱”的物资配置及价格明细表。
但网民更关心的,是社会捐款和爱心物资的流向。如网民“谷瑀”说:“截至8月10日,云南省级共接收到捐款3.8亿元。壹基金共收到6000多万元善款。但是它们还没有公布善款去向及捐助对象。”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显示,35.88%网民关注这一点,期待在灾后重建中做到款物流向“全透明”,“每一分钱都花在受灾老百姓身上”。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