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记者手记:永远的鲁甸 永远的家
时间:2014-08-11
作者:
来源:

  中新社鲁甸8月10日电 题:永远的鲁甸 永远的家

  中新社记者 石雨

  乌蒙含悲,金沙呜咽。10日,云南为鲁甸地震遇难同胞致以最沉痛哀悼。

  为逝者送行,生者需要坚强;让逝者安息,生者更需力量。擦去眼泪,勇敢的鲁甸人用自己朴实的表达让震区升起希望。

  再大的灾难也要过去

  “再大的灾难也要过去,我们这个算什么?我家房子没有了,但是家里人还在,我们会把家再建起来的。”10日上午,李博在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正开着一辆覆满尘土的小车准备赶到震中的另一个受灾点。

  30岁的李博个子不高,在忙碌的人群中并不起眼。第一眼看到他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左右手臂上的一黑一红两个袖套。“左手的黑孝套是我爱人的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了,右手的红袖套是我在灰街子镇值班的标志。没办法,家事再大比起公事来也是小事,和救灾比起来家事就不算什么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

  今天就是新的一天

  鲁甸县文屏镇马鹿沟村边的半山腰,梁正乖三兄弟和亲戚们一起把地震中去世的父亲安葬。“地震发生时,家里只有老父亲一个人在家,被一块震落的大土块砸在头上。这两天就忙着在办后事,今天是请人看好了日子,大家一起来送老人最后一程。”梁正乖说。

  山下是梁家人栽种的烟田,田里绿油油的烟叶已经成熟,田边竖起的两根招魂幡迎风摇摆。梁正乖告诉记者,七月底他们就开始采收烟叶了,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得靠这四亩多烟叶的收成。“老人走了,生活还要继续,今天就是新的一天,下午我就要把烟田走一遍,把前两天就该收的烟叶收下来。我们要过得好,爸爸才会走得安心。”

  来到这里都是鲁甸人

  10日早上6点,鲁甸县城里的文屏清真寺里就开始忙碌起来,65岁的马武芬正指挥着20多个人开始做饭,淘米、洗菜、切肉、烧火……整个清真寺食堂忙得热火朝天。

  “我们已经连续六天给震中龙头山送盒饭了,每次一千份,今天收到红石岩那边的电话,要给那里的救援官兵送200份,这不今天淘米比昨天多淘了50公斤。”马武芬用已经完全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我们是鲁甸穆斯林志愿救援队,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来到鲁甸帮助我们,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我们可以给他们做点饭,能做多少做多少,大家每天自愿来到这里帮忙。”

  一旁帮忙的小伙子说:“我们三个是从昆明寻甸赶过来的,上不去一线,我们就来这里帮忙,来到这里我们都是鲁甸人。”(完)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