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特写:抗震救灾一线的父子兵
时间:2014-08-11
作者:
来源:

  中新网昭通8月10日电 (李杰 罗曼 欧元甫)鲁甸“8·03”地震进入第8天,公安机关在灾区的抢险救援工作已逐步转移到交通保畅、社会治安维稳、服务灾区群众等重点工作中。在每一个执勤点,在每一个警务区,有这样一群警察父子兵,他们连续七天七夜奋战在灾区1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只在咫尺却互不相见。

  王鸿:我的岗位在路上

  “各组注意,现在车队已从县城出发,很快进入沙坝。各小组坚守岗位,维持好秩序,确保进入沙坝后道路畅通。”8月8日下午2时20分,在进入龙头山震中心的昭巧线石厂村卡点,昭通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鸿站在路边,通过对讲机给沿线7个保通小组120名民警部署任务。

  8月3日地震发生后,王鸿带领120名民警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负责通往灾区昭巧线上沙坝到龙头山集镇路口大桥处9.5公里的道路保通工作。连日来,在暴雨、烈日、灰尘、余震的折磨下,多数民警皮肤晒伤、脚底起泡、身上起红斑,保障了这条生命通道的畅通。

  “我们这个卡点一旦阻塞,外面的救援力量进不去,里面的伤员运不出来,那就是我们失职。”王鸿介绍了他具体负责的沙厂执勤点。为了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在黄金救援的72小时内,负责这段9.5公里路线上的保通民警没有一个人睡过觉,在暴雨、烈日的反复恶劣天气下全部坚守在路边。

  王江涛:未到单位先上岗

  “老乡,你不能站在这里,这幢楼是危楼,现在余震不断,随时都会有坍塌的危险,你现在必须先跟我下去,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助你,我是人民警察,你要相信我,无论你有什么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一定会帮助你!”

  此时,有一名自称志愿者的疑似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男子忽然冲入龙泉中学的危楼,并爬到楼顶大喊大叫。王江涛不顾余震危险,迅速带领2名与自己一起到灾区的同学第一时间冲上危楼房顶对该男子进行劝说,并成功将该男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是8月6日下午四点半,发生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震中的一幕。成功处置这起突发事件的,是王鸿的儿子,一名23岁的年轻警察—王江涛。今年6月,王江涛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刚刚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昆明市公安局,但还未到单位报到。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他就自发组织了13名同学赶赴灾区,沿途帮助搬运物资、运送伤员,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徒步20余公里赶到龙头山镇,加入到当地抢险救灾及治安防控巡逻工作中。

  在灾区的6天6夜,王江涛知道父亲也在灾区抗震救灾,但不知道父亲所在的具体位置,至今还没有见上一面。

  张建伟:老当益壮跃灾区

  张建伟,鲁甸县公安局桃源派出所协警员,今年已经57岁,在派出所整整干了8年的协警工作。

  地震发生后,老张就主动请缨到灾区,和战友们冒着各种危险到达鲁甸震中龙头山“骡马口”。带队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大,就安排他和几名同事负责灾区骡马口至葫芦桥这段道路的交通疏导。

  这段路来回走一趟有七八公里路程,老张一干就是两天两夜。8月5日,已经连续在这条线上工作了两天两夜的老张又被领导安排到第二个生命保通口(葫芦桥至龙头山中学)继续做交通疏导工作。此次老张的任务更重,白天疏导交通,晚上参与巡逻。白天疏导交通的时候没有半点休息时间,夜晚巡逻的时候分成三班,轮班进行巡逻,每组休息一个小时就要起来换第二组。

  老张家里的房子被震裂了都没有时间回去看看,还打电话叫老伴想办法也赶来灾区做点事情。在老张的建议下,他的老伴马玉叶老人也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徙步走进灾区给灾民煮饭。

  张飞:自发救助伤员

  张飞,很阳光的一名90后男孩儿,鲁甸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一名协警员。

  8月3日,他同巡特警大队的战友们正在昭通警校训练。地震发生后,大队领导安排鲁甸的队员们赶紧回家看看家里情况。赶到鲁甸县城时,他没有回家,而是请求让他赶往灾区参与救援,但电话打了很多次,却没有打通。来不及多想,张飞就往灾区赶。当他走到沙坝村时,见有群众抬着伤员过来了,他立即帮忙抬,直到把伤员抬上救护车,他才折回头继续往灾区赶。

  一路上山上滚石不断,余震不歇,赶到灾区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过了。随后,大队上的同事也赶到灾区现场,张飞与同事会合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到灾区,大批伤员和遇难者需要往外运送,但基本都是靠人抬。张飞第一时间就投入到抬送伤员和遇难者遗体的工作中,来来回回抬了多少次他说自己都记不清了,就只顾着抬人。天空不作美,灾区当晚就下起了大雨,衣服被淋湿了又被捂干、干了又被淋湿,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第二天。随后他又参与疏导交通、巡逻、帮助灾民搭建帐篷、搬运物资等。

  像这样的父子兵,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昭通公安就有9对,他们用不屈的脊梁托起灾区的平安,他们用无私的大爱温暖着灾区的人民!(完)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