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这个诊所,我是太清楚了,第一肯定是为了做好事。其次呢,就是想争口气。”赵长永说。
免费诊所办起来之后,周国平写过一封信,想把它寄给某些领导。他拿出这封信,把它展平,放在记者面前。信里详细介绍了免费诊所的由来及好处。只是一封普通的信,更像是一次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我就是想以一名退休了的老党员的身份告诉组织,我退休之后照样能够为国家做贡献。”可是这封信,一直没有寄出去。
说起自己退休前的光辉历程,周国平一点也不谦虚。
“1987年的金水区总医院,几乎收不到病人。因为这个医院不管是医疗设备,医院环境,还是工作人员的医疗素质,都处于较差水平。”那一年,周国平从一个乡镇卫生院被选派到那里当院长。
为了给医院拉病人,用他的话说,他采取的是毛主席闹革命的做法——“农村包围城市。”在他看来,城市人不愿意到这个条件落后的医院,农村人应该会愿意。于是他到附近的村子里贴广告,拉横幅,甚至给上百个村子的诊所里都安装了电话,在话筒上印上医院的电话号码。
就这样,一个半死不活的医院竟真的慢慢“活”了。再后来,这家医院的各方面水平都远超郑州市其他同级别医院。
周国平参加过央视访谈节目《小崔说事》,他在节目里特别自信地说:“我的医院管得比较好。其他的医院,我可以不客气地说,没有我管得好。”
“如果谁对病人服务不好,或者哪个医生私自收了病人的钱,一旦被发现,严肃处理。”周国平在节目里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问:“他如果是局长介绍来的呢?”
周国平右手一挥:“谁介绍来的也不行!”不管是医院里的老医生,自己的亲戚,还是领导介绍过来的,只要违反了医院制度,这个院长还真不留情。七八年的时间,他开除了100多个人。
除了在医院管理方面颇具魄力外,在医疗改革上周国平也绝对算得上一个大胆的先行者。
1998年,他为金水区辖区居民办理优诊卡,让老年人和家庭困难的人,在看病的时候能够少花点儿钱。从2003年开始,金水区辖区村民可以到他的医院免费体检。2007年,他的医院成为全国首家实行“先看病、后收钱”的医院。
此外,针对农民看病报销程序繁琐的难题,周国平还在医院制定了“当天看病,当天报销”的规定。周国平说,新农合医疗制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群众报销程序很麻烦。许多急着看病又家庭困难的人不能够及时报销,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而“当天报销”规定在金水区总医院施行之后,病人只需付自己应该付的那部分,剩下的先由医院垫着,之后,政府的报销资金再直接到达医院。这样,患者可以省去中间复杂的报销程序。
曾经有媒体问他“为什么要当院长”,他回答说:“如果我只是个医生,我只能一个人做好事,而如果我是个院长,我就可以带着整个医院为群众多做好事。”
免费诊所能走多远
周国平对自己的评价是“65岁的身体,40岁的心态”,“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激情”。可是,这个说起话来激情澎湃的老医生,身体也不怎么样。他轻轻拍着自己的左胸位置:“我装着心脏起搏器,不信你摸摸。”他还有近二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每次吃饭前,自己先得给自己打一针胰岛素。
据周国平介绍,这个免费诊所共有488平方米,从购买医疗器械、选址、装修,共花了150多万。这些资金全部由当地一家不愿署名的爱心企业赞助。目前,诊所也已经得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帮助,郑州市红十字会将会拿出一部份爱心捐赠资金来帮助维持诊所的正常运行。
尽管现在免费诊所运行一切正常,可周国平说,免费诊所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想让它有长期开办下去,还得依靠社会上长期的资金支持和政府的帮助。
“如果能让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每个月都做几个小时的志愿者就好了。周国平说,“这样可以解决志愿者人数少的问题,能够让更多的人免费看上病。应该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一点作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周国平的免费诊所里,目前有9名固定志愿者:4名退休的护士和5名专家。专家中有3名已经八十多岁,因为身体的原因很难每天坐诊。这些专家、护士要么是周国平的熟人,要么是他的老部下。
“志愿者人数不够,资金来源有限,您本人年纪也不小了,您还有能力使这样的诊所长期维持下去吗?”记者问。
听到记者的提问,周国平一下子挺直了腰板,瞪圆了眼:“我怎么没这个能力?我当院长的时候可是要管11家医院的,我绝对有这个能力。”周国平说,免费诊所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增加的不仅仅是来看病的患者,还有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现在已经有企业表示要为诊所免费赠送医疗器械。
周国平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买一辆大面包车,拉着六七个专家,把车开到山村里,为那里的百姓义诊。这个想法一直没能实现,主要原因是他放不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