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档案:飞控手——通过遥控器操作无人驾驶直升机,进行农药喷洒、病虫害防控等飞防工作。飞防是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一种。其中大型直升机喷防在林业中应用较多,“迷你型”喷雾飞行器和遥控直升机对于人力很难喷洒的大田高秆作物玉米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开栏的话: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农民的职业写照,如今层出不穷的农民新职业超乎想象:开着飞机打农药,点点鼠标搞营销,从种到收机械化服务……飞控手、网上经纪人、田保姆、河道保洁员等等,这些广袤田野的新职业记录着农民新的生活轨迹,也折射出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从事新职业的新农民,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时代发展的脉动。
一顶黑色的遮阳帽,一身银灰色的工作服,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江西小伙郭定超站在稻田边,手持遥控器,目光紧紧跟随着低空飞行、正在喷洒农药的小飞机。
小飞机的作业效率很高,从起飞到降落,10分钟的时间就打完了周围20亩地的农药。看到小飞机稳稳降落在田埂上,郭定超的两个助手急忙上前更换电池和农药箱。
趁这个空当,郭定超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又拎起矿泉水瓶子猛灌了几口水。“市植保站的技术员说这两天该打药了,进行晚稻病虫害的第一次防控,我们得抓紧时间,不能耽误了。”郭定超认真地说。
郭定超年纪不大,只有25岁。外行人接过他的名片,都会愣一下:飞控手,这是做什么的?每当这时,郭定超都会腼腆地笑笑,然后认真解释自己的职业。“就是通过遥控来操作单旋翼无人植保机,打药防治病虫害的。”
记者好奇地拿起遥控器端详,发现上面的按钮、操控键比一般航模的遥控器复杂得多。“无人植保机虽然小巧,但价格却不菲,要16.9万元一架。”看起来,要想操作好这架飞机,还真不容易。
郭定超的话证实了记者的猜测,“我去年4月,专门去广西参加了6个月的培训,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郭定超说,培训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战,“先在电脑上模拟操作20天左右,测试通过后才能上真机。”
从电脑模拟机转换到真机,对学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心理压力好大,也特别紧张。明明在电脑上练习的手法很漂亮了,一上真机就不灵了。看着那么贵的飞机在天上飞,直担心自己一个失误让它掉下来。”回忆起那段日子,郭定超很是感慨。“我们一起学的有30多个学员,最后拿到证书的只有一半。好多人过不了这道坎儿,只好放弃。”
郭定超的老家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却没怎么干过农活儿。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的地质测绘工作,去年参加了飞控手的培训才改行。
为啥想起来做飞控手?郭定超说,一是因为新鲜,与野外测量不同,操纵飞机有一定的趣味性,不那么枯燥。二是觉得职业前景好。据他了解,全国的飞控手加起来才100多个,而利用现代化机械搞病虫害防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这里人工打药的话,一个人一天一人只能打五六亩,工钱要200多元;用小飞机打药,半天就能打100多亩。”
郭定超所在的赣州全丰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今年1月,可服务面积已扩展到3000多亩。“我们选的农药对路,打药时间把握得好,还节省人工成本,有不少农户看到飞机打药效果好,纷纷找我们去做,晚稻的面积还会更多。”
做飞控手的时间长了,郭定超说不像刚开始那么有新鲜感,但却把它作为事业对待。“操作飞机时必须全神贯注,精力都集中在飞机上。遇到地块儿不规整或高低不平,还要跟着飞机走。”郭定超说,工作时间长了,容易视觉疲劳。伏天里干一整天,感觉整个人都在汗水里浸泡着。但想到打完药后能把病虫害防治住,农民能有好收成,自己也挺有成就感的。
合作社里像郭定超这样的飞控手还有3个,每人月工资2000多元。郭定超告诉记者,合作社刚成立不久,打一次药每亩收费50—60元,只是一个成本价,谈不上盈利。“合作社现有的几台动单旋翼、多旋翼智能无人直升机都是自己出资购买的,花了几十万,如果国家对我们这样的飞防组织有更多的扶持政策,我们就能发展得更快,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