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一松 便民成空(民生观)
时间:2013-08-15
作者:newsman
来源:人民网

  有了无障碍设施后,配套建设如何跟上,如何深化无障碍服务,需要更多关注

  耗费重金买来的无障碍公交车,只能当一般公交用,为什么?一调查,挺简单:站台不配套。

  管理学里有个“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多少钱都花了,短这最后一块板儿,造成了浪费。可不嘛,本可以继续为残疾朋友服务的,残运会一结束,残疾人就看得见、用不上了,多可惜啊。

  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很多。便民措施本身很好,但因为配套跟不上,结果沦为摆设、造成浪费,让人心疼。

  例如,投了不少钱建设的农家书屋,多好的举措啊,搞好了,老百姓吃完饭能有地方受受书香熏陶,怎么没好处?可是一些个别地方,只管建,建完算,书也没好好挑,也不用心维护更新,更没当成个事儿去推,结果要么空着,要么成了麻将摊儿了。呼啦呼啦的搓麻声在书屋牌子下终日回响,跟初衷完全拧了。

  过去有个笑话:有个士兵战场中箭,去找外科医生。医生拿剪刀咔嚓一声,把箭杆剪了。剩下的事儿是内科大夫的事,不归我了。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可不能当这样的医生。有了好的想法、推出好的举措之后,应该想得再细一些:配套措施是否能跟上?使用起来是否便利舒适?社会宣传是否到位?

  具体说,为了大型运动会建设的设施,要考虑平时的再利用率,最好避免一次性使用。

  再具体到残疾人出行上说,他们挺不容易的。盲道被停放的自行车占据、无障碍洗手间被上锁,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还存在。生活已经对残障人士关上了几扇门,我们作为社会的“大部分”,更应该考虑“少部分”的权益,在设施建设和日常使用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兴建无障碍设施:北京的动物园公交枢纽率先实现无障碍,上海盲人带证件齐全的导盲犬也可以进地铁了,广州增加低位的收银台、取款机、洗手台等设施……让残障人士无障碍生活,是我们的美好期待。如何深化无障碍服务,跟上配套建设,无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别让便民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变形、废弛、流于形式啊!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