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白昼如夜、雨水瓢泼,昨天,南方地区仍在忍受高温煎熬的同时,一场大规模雷雨洗刷京城,让市民直呼“解渴”。
15时40分,北京市防汛办发布今年第二个防汛黄色预警。15时57分,今年北京首个暴雨橙色预警现身海淀区气象局。市气象台台长乔林昨天表示,上月开始,北京各区县气象局可根据情况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一升一降
这场雨从昨天凌晨开始蓄力,不少市民昨天的睡梦被炸雷轰醒。早晨,北京的天空阴沉,闷热感十足。
8时许,丰台、海淀等地大雨倾盆,不过降雨并未持续太久。15时许,北京部分地区瞬间昏暗如夜,出现短时大暴雨,同时伴有电闪雷鸣。
昨天14时50分,市预警中心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个小时不到,预警升级为黄色,这是继今年6月7日、7月15日后,北京第三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昨天19时20分,由于北京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所减弱,市预警中心降级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此前的黄色预警信号解除。
昨天打雷1万多次
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表示,从昨天早上到19时,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统计,全市共计落雷10093次,主要集中在房山、北京市区,其中房山地区落雷数最多为3438次。
7时至19时,北京有9个站点降水量超过50毫米,最大雨量为海淀青龙桥102.0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城区较大,平均24.8毫米,全市平均13.6毫米,东北部平均13.0毫米,西南部平均10.8毫米,西北部平均10.6毫米,东南部相对较小,平均5.5毫米。
截至昨天19时,这场雨还比不上7月15日那场降雨,7月14日至15日的降雨中,北部4个区县25个站点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
区气象局自发预警
昨天15时57分,海淀区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这是今年北京首个暴雨橙色预警。截至昨天19时,这场雨中的最大雨量点也出现在海淀区。
该预警信号为何由区县气象局发布,市气象台台长乔林昨天表示,7月初开始,北京气象部门实行这种预警发布机制,即针对影响局地的天气,由具体区县发布预警信号,市气象局提供指导。这些预警往往比市气象台的高一级别。
乔林介绍,影响3个及3个以上区县、影响大部分城区或某区县能达到橙色或红色级别的天气过程,市气象台将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区县气象局可直接转发。
“对一些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天气过程,区县单独发布预警的针对性更强,区县能利用本区县的发布渠道来提醒职能部门和公众采取措施。”乔林说。
记者发现,本月,顺义、密云、房山、平谷、延庆等区县,均针对本区县的天气过程发布了相应的预警信号。
■ 释疑
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夏季的降雨往往伴随雷电,最近北京几场降雨中,那些炸雷让大家心惊。但有些人疑惑:为何有的地方雷声大雨点小,或干打雷不下雨?
气象专家表示,“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季热雷雨的情况下,是地面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增热不均产生局部对流形成的。
专家介绍,打雷闪电和下雨都发生在雷雨云中,但它的影响范围远近有不同。在雷雨云中心部位经过的地区,往往雷声大,雨也大;在雷雨云边缘经过的地区,则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而没有雷雨云经过但又在闻雷范围内的地方,那就出现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的“干打雷”了。
“‘干打雷’实际上也不是真正的‘干’,而是因为你所处位置不在它下雨范围内罢了。”专家说。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认为,雷电跟降水也是有关系的。“往往气流的对流性越强,雷电就越强,相应的降雨也会比较强。”
今年雨水是否偏多?
从去年夏天开始,北京似乎成了多雨的城市。6月1日至8月10日,北京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为333.5毫米,去年同期为437.2毫米,常年(近30年)同期为307.7毫米,近10年同期为285.4毫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今年北京等北方地区降水增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气环流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有利于我国主雨带位置偏北。另外一个原因是东亚夏季风自5月中旬以来持续偏强,有利于热带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表示,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京等华北地区降水丰沛。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降水量发生转折,到1999年达到历史最低,夏季3个月平均每天降水2毫米。此后一直到现在,北京降水量呈现逐步缓慢增加的趋势,2011年、2012年夏季,平均每天降水量达到六七毫米。不过,北京离降水充沛期还差得很远。
事件1 首都机场
T3一保洁员遭雷击身亡
事发公务机坪626机位旁;目击者称身亡保洁员身边有一部手机;另一保洁员受惊入院治疗
新京报讯 昨天上午,首都机场公务机坪626机位附近,一保洁人员在作业时遭遇雷击,抢救无效身亡。同在现场的另一位保洁人员也受到惊吓。首都机场相关部门证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