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南湖八队:“烂滩涂”上崛起和谐新村
时间:2013-08-11
作者:newsman
来源:荆楚网

  在长江之滨,有一处住着70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短短五十年,他们三易其地才定居于此。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却犹如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面对困难,他们团结一心,共建家园。他们就是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街办八队。

  万亩滩涂变良田

  年已七十的原八队支书王自立老人15岁就来到南湖,是披荆斩棘的拓荒者。当初,他们怀揣着建设祖国美好家园的梦想,来到了这里,背石垒墙,开荒拓土。渴了,挖地三尺,捧一口水,累了,割一捆芦苇,地当床来天作被,硬是把一个方圆10公里芦苇遍地的湖区变成了万亩良田。

  “我们现在居住的这片地是南湖地势最低的地方,刚搬到这里,一下雨就淹,”王自立告诉我们,“但是大家一起开沟挖渠、兴修水利,低洼地挖池养鱼,稍高的位置开垦出来种植水稻,凭着大家的努力,终使八队人自给自足。”

  王自立说:“57年南湖建场,随着开荒面积不断增大,八队先后三次搬迁,69年建学校(黄冈农业学校)搬到了现居地。几次搬迁,每次都是从零开始,艰苦的岁月,只有团结在一起,大家才能生活的更好”。

  “现在虽说时代变了,但我们还是保留着过去的那种生活传统,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红白喜事,全村人都去帮忙。”王自立自豪的说,“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也就成了亲人。”

  孝老敬亲成风尚

  八队近70户人家,65岁以上的老人有30多个,80多岁的老人也有近10个。三代、四代同堂的在全村有二十多户,老人们日子都过得甜美。

  虽然家家户户儿子、媳妇们都对老人孝敬有加,但只要一提到熊兰花,所有媳妇们都会说,跟她比我自愧不如,而所有的老人们则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2012年被南湖街办评为 “孝老敬亲好儿媳”的农村妇女,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婆婆的生活起居。

  熊兰花的公公死得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那个困难的年代里,婆婆硬是一人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但也落下一身病。于是,照顾婆婆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白天,为婆婆梳头、洗衣,饭端到婆婆手里,夜里,也要听候婆婆随时召唤。熊兰花家里种有一二十亩地,家里家外都少不了她,为了照顾好婆婆,三十年来,她从没在外住过一个晚上,而且从无怨言。用村里老人们的话说:还没见过她跟婆婆红过脸呢!

  面对我们的提问,熊兰花一脸腼腆:“这有什么好说地,我这么做不是应该的吗”?

  八队队长张围告诉我们说:“我在八队当队长近四年了,从没有哪家老人跟我说儿子、媳妇不管他们,也没有谁家找过我处理邻里纠纷”。

  “屌丝村”里人人乐善好施

  八队的人生活并不富裕,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屌丝村”,面对灾难却人人慷慨解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别的村是一家捐5块、10块,而八队家家都是50块、100块的捐。

  2010年玉树地震,南湖街办又是八队人带头捐款。

  不仅是在大灾当前,就是本村哪家有过不去的坎,八队其他人也是毫不吝啬。

  2012年,长期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八队居民高兴在下班回家途中,骑车不小心撞上路边护栏,造成内脏多处破裂,肋骨多处骨折,前后花费治疗费11万元,用尽家中的积蓄。得知这一消息,八队群众纷纷解囊,你一百、我五十,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使高兴得到及时治疗。

  八队村民帮助人不吝啬钱,而且更不吝啬力气。

  郭银舟是本村村民,70多岁了,两个儿子不幸早逝,留下一个孙女,连同老伴,祖孙三人相依为命。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房子早已是破烂不堪,每逢下雨都是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倾斜的墙体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但老人实在拿不出钱来维修,八队队委会在街道民政办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帮助老人维修房屋。材料买来,八队百姓全都来帮忙,三天时间,就让祖孙三人住进了修葺一新的房子。

  八队支书童国良说,“八队每个百姓的心中都深藏着爱,他们用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心连心、手挽手的深情,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之歌”。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