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消息,自6月下旬以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时间晴热高温天气,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急剧下降,全省旱情呈迅猛发展态势。截至8月8日统计,全省有80个县(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1778万亩,其中重旱608万亩、干枯300万亩,有248万人、10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5亿元。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867亿元,解决了211万人、85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据了解,夏伏旱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并亲自率队深入桐梓、紫云、长顺等地察看旱情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防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抗旱救灾作为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当中。
一是科学研判旱情,强化应急响应。省防指两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同时根据旱情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召开抗旱会商会,对旱情进行分析研判,并先后启动抗旱Ⅳ级和Ⅲ级应急响应。遵义、铜仁、黔东南等重旱市(州)也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饮水安全。省防指全力组织旱区水利部门摸清抗旱水源现状,落实旱区人饮解困方案,组织编制全省城镇应急供水方案。同时,加强饮水解困分类指导,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多项应急措施。自夏伏旱发生以来,贵州省累计新建提水、引水等应急水源工程2342处,解决130.7万人、41.2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三是深入抗旱一线,加强检查指导。旱情发生后,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共组织2万多个工作组深入受旱地区,指导帮助旱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其中全省水利系统共组织451个工作组、投入技术干部7576人。
四是组织机动力量,强化抗旱服务。省水利厅组织4支水利抗旱打井队赴桐梓、紫云、长顺、黔西等重旱区开展抗旱打井。全省80多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全部深入旱区田间地头,为群众拉水送水和进行集中连片浇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抗旱服务队共出动2600多次,动用抗旱机具14.4万台套、拉水车辆1.75万台,累计解决了73.43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流动浇地103万亩。省武警消防总队成立 “红水桶”抗旱救灾突击队230支,设置便民供水点520处,出动抗旱救灾车辆7769台次,累计为群众送水和抗旱浇地用水8.79万吨。
五是统筹抗旱水源,实施科学调度。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水源,优化调度水利工程,强化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力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加强了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调度,优先保障城乡群众生活用水。息烽县实施鱼简河水库调水入红马水库,减轻县城供水压力。桐梓县加强县城天门河水库调度,保障县城供水安全。据统计,目前全省已调度水量2.2亿立方米、引提水量1885万立方米。
经过贵州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当前全省抗旱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8月8日统计,全省日投入抗旱劳力246万人,开动泵站5036处,投入抗旱机具27万台套,出动运水车辆15493台,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867亿元(其中含省财政安排的抗旱资金2500万元、民政救灾补助资金9536万元),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20万亩,解决了211万人、85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