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作为湖北省“三农”问题的“试验田”,近年来中国农谷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哪些探索?8月5日下午,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万勇应荆楚网邀请,围绕推进荆门实施中国农谷战略的话题,与网友交流,从四个方面向网友解答了荆门在“三农”发展上的探索创新。
建设中国农谷,核心动力在制度创新。万勇表示,近两年,荆门从破解束缚“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
在访谈中,万勇讲到,一是在“三同步”推进机制上创新。坚持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迁村腾地与农民转移、项目建设与政策整合同步推进;二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上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部门+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让农民享受低成本、便利化服务;三是在投融资体制机制上创新。特别是在支农金融机制方面,探索发行了“中国农谷区域集优债”;采取“政府+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五合一的运作模式,开展了“担保零收费、利率零上浮、服务零距离”的中国农谷惠农创业贷试点,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四是在人才引进机制上创新。大力实施“中国农谷”龙泉英才计划,成功引进袁隆平、傅廷栋、张启发、樊明武、陈焕春、曹文宣等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省内外社科专家在核心区设立中国农谷(屈家岭)研究所;以公司资助、财政配套的方式,设立了1000万元的格林美人才基金。
万勇表示,通过努力,截至2012年底,荆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92.83万亩,其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63.57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9.77%;转移农村劳动力45.9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7%。全市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9个,新增耕地1.2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目前,荆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18家,基本覆盖全市镇村;今年以来,荆门市发放各类惠农创业贷款1.2亿元,帮助2000多农户实现了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