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旅游式体检”在很多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已运行多年,已成为固定的“隐性福利”。一些体检中心和旅行社从中看出商机,打出“体检+旅游”服务项目,承揽生意。
组团“体检”无人办公
去年8月份,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作风办接到一群众投诉称:星期四、星期五连续两天上班时间去某单位办事,结果整个单位只有寥寥几个人在,跑了两天都没办成事。
经调查后发现,原来是该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到杭州体检去了。该单位共35个人,除了3人留守值班、收发文件外,其他公职人员全部不在。经深入了解,该单位32名职工是集体前往位于杭州西湖景区的某疗养院体检。单位为每位干部职工安排了价值1700元左右的普通二档体检套餐,第二天体检完成后,又组织大家到西湖周边景区游玩,于当天中午在酒店吃完中餐后,乘大巴返回黄岩,平均每人花费2700元左右。
“体检经济”利润受捧
记者从上海一家知名体检中心获悉,他们联合多家旅行社,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健康旅游模式”,可以“借体检的机会顺便旅游一下,既检查身体,又放松身心,可谓一举两得”。
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刘经理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非常受欢迎,外地机关单位组团参加的多得不得了”。
据介绍,接待外地“体检旅游团”已经成为不少体检中心拓展的一项重点业务,相比单纯的体检费收入,利润更为可观。在这家体检中心近期接待的团队客户中,就有来自北京、山东、苏州等地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
“隐性福利”受到诟病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旅游式体检”在不少地方、单位都存在,且多数将其作为福利。在中央提出“政府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缩减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开始关注并削减这种“该省的钱”。
“旅游式体检”的实质是“隐性福利”。专家表示,大部分的“隐性福利”可算作是“福利腐败”,即以福利的名义,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部门的职工及家属出售国家公共资源。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表示,公职人员体检费应该有个明确规定,设置上限,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体检费用应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能搞特殊化。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刹住类似于“旅游体检”“豪华体检”之类的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