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清西陵
本报记者探访清西陵
6月19日凌晨,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雍正第六子多罗果恭郡王园寝遗址前,突然出现盗墓贼身影,幸好守陵人及时发现并报信,最终5名盗墓贼落网。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4位皇帝,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近十年间,清西陵先后多次发生盗墓现象,其中两次盗墓大案震惊全国。为何清西陵屡屡遭盗墓贼惦记?管理处有哪些难言之隐和现实困难?雍正为何会远离埋在遵化的顺治和康熙而把自己葬在易县?民间传言雍正登基是篡改遗诏因而死后不敢葬在康熙身边,可信度多大?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北京晨报记者来到河北易县,探访这座开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的皇家陵园。
现场走访
雍正六皇子园寝现盗贼
雍正第六子多罗果恭郡王园寝遗址前,6月19日凌晨出现盗墓贼身影,幸好守陵人及时发现并报信,随后赶到的清西陵文管处人员和民警在现场抓获5名盗墓贼。目前警方还在调查中。
守陵人发现可疑黑影
6月19日凌晨零点50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保卫科巡逻队长许金涛突然接到园寝看护人员报警,称在保护区内北岭东村多罗果恭郡王园寝周围发现可疑人员活动。许金涛立即带领3名巡逻队员赶赴现场,并通知扑火队支援。
与此同时,保卫科长桑增前向报警人进一步核实详情,得知可疑人员开着两辆车,“村子很偏僻,道又窄,深更半夜的,外人很难找到这个村子。八成是盗墓的!”想到这里,桑增前又向清西陵文管处常务副主任王江山电话汇报情况,王江山立即通知清西陵派出所所长范泽本带人赶赴现场,并联系离现场最近的梁格庄派出所所长李风春请求支援。
北岭东村守陵人金保坡就是最初报警的人,他的家与园寝仅一路之隔。当天夜里,正在巡夜交接班的金保坡听到一阵微弱的发动机声音,他从后窗一看,几道汽车灯光在黑夜中闪烁。他来到院外探头一瞧,只见院门外有两个人影在晃动,而屋后还有人在小声嘀咕着什么,“至少五六人,是一伙的。”他心里一惊,“来盗墓的了,这两人肯定是在堵门望风。”金保坡守灵多年,虽胆子不小,但像这种场面还是头回遇到,镇定之余,他拿起电话报信。
5名盗墓贼当场被擒
凌晨1点10分左右,清西陵文管处的保卫科、扑火队和梁格庄派出所、清西陵派出所民警先后赶到现场。“村子道路狭窄,我们把车往村口路上一停,他们就别想出去了。”桑增前说,盗墓嫌疑人的两辆车被严严实实堵在村里胡同内动弹不得。
警方在嫌疑人车上发现了支架钢管、吊装工具、撬杠、板车、枕木等盗窃石刻构件常见工具,种种迹象表明,这伙人是针对弘 园寝中的清代石狮而来。多路人马合围,5名嫌疑人下车束手就擒。
目前,5名盗墓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调查审理中。盗墓贼作案用的小轿车和小型货车及其它作案工具均被警方扣留。
村民挖沟意外挡住盗墓车辆
遭盗墓贼惦记的园寝埋葬着爱新觉罗·弘 ,是雍正的第六子,后过继给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承袭果亲王。后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多罗果恭郡王”。
6月20日,记者来到多罗果恭郡王园寝探访,发现弘 园寝南北足有200米,东西宽近百米。经过岁月洗礼,园寝内原本的宫殿只剩下断壁残垣,一些宫殿甚至只剩一堵墙,杂草丛生间,两座石狮和一座五六米高的石碑屹立不倒,风采依旧。
“石碑太大,除非用大型吊车,否则肯定偷不走。”桑增前说,相比之下,两座石狮子就成了让众多盗墓贼惦记的目标。
桑增前分析,这对石狮子之所以能保住,除了守陵人及时报信,文管处、两个派出所出动及时外,还有附近村民挖的一条沟无意间挽救了文物。记者注意到,在园寝西南角,村民为了不让房子在雨季时被淹,在房子四周挖了一条排水沟,挖沟的土方就堆在一条小路上,这里是通往园寝的必经之路。也正是这些土方,让盗墓贼的小货车无法开到园寝内。
“从现场车辙分析,小货车停的地方距离石狮子至少50米远,就算石狮子被撬下来,挪动这50米也得耗费很长时间。”桑增前说,要没有这些土方,小货车可能会直接停在石狮子前面,几分钟时间就能装车运走。
现实困境
编制紧缺人手不足
不过,无论是物防还是技防,说到底还是人防。一些现实状况也让西陵的安保工作捉襟见肘。“最关键的就是缺人,我们的编制才200多人,除去管理处一些科室人员,大部分人员是在各陵既抓文物安全又抓旅游的白班,真正能投入到夜班安保工作的人员就很少了。”说起这些,王江山也很无奈,管理处下面的保卫科人员一年都没有假期,而负责夜间文物安全的夜班警卫每月只能休4天。“人手太紧了,一旦有休假的,就安排不开。”
清西陵保护范围面积约83平方公里,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记者在采访时也深有体会,从一个陵寝到另一个陵寝,开车需走一二十分钟。
而除了这14座陵寝外,还有一些诸如多罗果恭郡王园寝这样的“王爷坟”遗址分布在周边村落,距离各不相同,而从管理处开车到这些地方,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
游客破坏文物严重
“梁齐齐到此一游”、“丁锦昊到此一游”,这样的新闻我们已屡见不鲜,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还远不止这些。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而今也成了 “留言墙”,颐和园堤岸上乾隆年间的铜牛,被刻满字迹。记者在泰陵采访时也发现,一些古建筑上也存在被肆意涂抹和涂画的痕迹,而且还有游客攀爬石像生,虽然旁边竖有警告标牌,仍熟视无睹。
如此缺乏社会公德的恶劣行为,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也表示无奈。“陵区这么大,我们人手又这么少,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我们真的顾不过来。”
安保措施
亡羊补牢加强安保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19日傍晚,送走了最后一批游客,泰陵沐浴在夕阳下,幽静庄严。走进泰陵,跨过第一座建筑五孔桥,豁然展现在眼前的是三架巍峨挺拔的石牌坊,成“品”字形拱卫着西陵的门户大红门。
在著名的大碑楼下,夜班保安小赵准点上岗。他工作的岗亭就在曾经被盗“栏板望柱”的华表一旁。每隔一段时间,小赵就得巡视一遍广场四周,仔细查看一下文物的安全。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江山说,大碑楼广场四周以前是开放式的,发生“栏板望柱”被盗之后,管理处特别在四周增添了栏杆,增加犯罪分子得手难度,并再次增加夜班保安人数和加大夜晚巡查密度,还在所有野外文物部位增设了摄像头。
3000万提升安防系统
据文管处介绍,清西陵依据清宫式做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这里的所有物品都有相当高的价值,所以,就连一砖一瓦都会成为偷盗者猎取的目标。当然,野外石像生、石构件等相比于园寝内其它文物是盗墓者较容易得手的对象,这也是文物管理处的保安需要重点巡查的对象。
王江山介绍说,去年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清西陵安防系统工程项目,今年开始,清西陵将投入三千多万元全面加强陵区安防报警系统建设。
“巡更棒”杜绝安保偷懒
王江山还透露,为避免安保人员偷懒,管理处也想出了各种法子规范保安人员巡逻检查。比如,规定保安巡逻时,要带着“巡更棒”,在陵园中感应装置上一刷,这种移动装置就能将守陵人巡检的时间、地点自动记录下来,从而杜绝偷懒。
此外,清西陵文管处还在所有文物单位配备警犬,并按月发放狗粮。
史家之言
东陵渗水 雍正另选陵址
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在今天辽宁的沈阳和新宾修建了东北三陵,入关后,清朝又在河北遵化的马兰峪修建了清东陵,顺治和康熙都葬在了东陵,为什么雍正会另选陵址,从而形成今天东西两大陵区的格局?有一种传说是,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
对此,曾走上《百家讲坛》主讲《正说和珅》等清史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著名历史教师纪连海表示,这都是民间传说。从史料记载看,雍正还真派人去东陵勘察过,但找到的地方“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有砂石的土壤就容易发生进水,这是建陵的大忌,是根本不能用作陵址的,于是只好把那块地方废掉了,命十三阿哥允祥带风水大师另选陵址。”
纪连海说,允祥踏遍京畿一代山山水水,回来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十分高兴。但毕竟易县和遵化相距200多公里,是否与古制典礼相违背?据《探源清西陵》记载,雍正派大臣查阅史料,查找历史上远离父祖另辟陵区的例证,终于寻得。雍正八年(1730年),陵区开始修建。
隔代埋葬 乾隆旨意落空
纪连海称,雍正之后的乾隆为使东西两陵的香火永续,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下旨规定以后各代皇帝要以隔代埋葬的方式,父子分葬于东西两陵,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规模相当的两大陵区。
不过,虽然制定了隔代埋葬的平衡法,但后辈皇帝并没完全依照遵守,道光就跟随嘉庆一同葬在了西陵,而之后的咸丰和同治则葬在东陵,光绪又回到了西陵。“末代皇帝溥仪最后也魂归西陵,他的骨灰于1995年由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清西陵皇家陵园。”
景点开发 莫忘文物保护
纪连海称,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去清东西两陵时,都是免费的,现在全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个他不反对。但在开发旅游同时,皇家陵墓和其它自然景观不同,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一旦被破坏,就不可复制。
他表示,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一定要有文物保护意识。防火、防盗是最基本的保护意识。
旧案回放
清西陵十年间两起盗案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众多后妃。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嫔妃园寝7座。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自古为“乾坤聚秀之地,阴阳合汇之所”。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气势磅礴,文物价值极高。当然,这些无价之宝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也吸引着盗墓贼。近10年间,清西陵就发生过两次震惊全国的盗墓大案。
蹲龙宝珠悉数追回
2003年9月8日,清西陵泰陵前火焰牌楼上的四尊高1.7米、重1.5吨的蹲龙和一个高2.5米、重3吨的火焰宝珠不翼而飞,震惊全国。警方成立专案组,顺藤摸瓜抓获了十余名犯罪嫌疑人,并将被盗文物悉数追回。据介绍,火焰牌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文物价值极高。被盗走的四个石雕蹲龙和火焰宝珠更是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宝。根据现场痕迹及被盗文物特征,警方认为,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使用了专业起吊工具和大型运输工具,且作案人数较多,时间较长。
栏板望柱失而复得
2011年4月19日,清西陵泰陵大碑楼西南角“华表”围栏底座北侧西角和东角的“栏板望柱”被盗。早在2011年3月,犯罪嫌疑人刘李平与陈建民等人就预谋盗窃“栏板望柱”,并事先进行踩点工作,同时寻找买家。4月20日晚,几人在大碑楼前用撬杠、滚木、面包车将西南华表下两个“栏板望柱”盗走。次日,刘李平在北京石景山区衙门口将两个“栏板望柱”以18.5万元的价格卖给王慧刚等人。21日下午,王慧刚将购买的“栏板望柱”以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古董贩子。后王慧刚知道“栏板望柱”为清西陵被盗文物,遂将“栏板望柱”寄到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