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被误认为骗子”背后的信任危机
时间:2013-04-03
作者:
来源:

  “警察打电话给失主的家人送钱包,却一再被误认为是骗子而挂掉了电话”。3月30日,在湖北武汉市青山红卫路派出所,找了整整一天失主、打了30余个电话的值班民警杨四发有点无奈。好在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寻找,当天下午,失主小陈终于来派出所领回丢了一天的钱包,1680元分文不少。(见3月31日《武汉晚报》)

  一位老师傅将捡到的钱包交给警察,警察多方联系失主,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正常的行为却遇到了不正常的遭遇。警察在多方联系失主亲戚朋友的电话后,居然都被认为是“骗子”而置之不理。警察遭遇失主亲戚朋友的不信任,其背后映射的是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的现实尴尬。

  一段时间以来,受手机短信诈骗、电视虚假广告诈骗、街头诈骗以及亲属之间的传销诈骗等事件的影响,社会上弥漫着诸多不信任情绪。作为防范诈骗的一种手段,在银行柜台、新闻报道中都有不要轻信诈骗的劝告。现在乍一出来警察送钱包的事,有人不轻信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警察被误为骗子”,不是平白无故的误会太多,而是真实的骗局实在不少。

  如果这件事连同街头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一起观察,我们不难感受到社会上已经固化了的不相信所谓的“好消息”的心态。在有些人的心里,“好事”往往意味着是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于是,当有人真的因为钱包等丢失和真的遇到来自“陌生人”的好消息之后,也不轻易相信了。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原本就是什么土壤结什么果,要想吃到好果子,不在土壤上下工夫是不可能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与其说,这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如说,这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社会无奈。长此以往,人和人之间互不信任的结果,只能加大了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成本。最终,没有谁是这种不信任之间的受益者。(张东阳)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