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雾霾影响改为博物馆”不实
紫金山天文台运转正常
目前主要任务是观测太阳
近日,“紫金山天文台因受雾霾影响改为博物馆”的消息,引起各界关注。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鲁春林向本报记者表示,紫金山天文台主要承担着天文观测和天文学研究两大任务。作为天文观测点之一,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上的第三峰,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城市发展等原因,其观测功能逐渐下降,目前仍在进行针对太阳的观测。“科普功能只是其职能之一,称之为‘博物馆’并不准确,主要由于雾霾造成的说法更是一种误解。”鲁春林说。
除南京外,还在青海、山东等地设有6个观测站
“关于紫金山天文台要变身博物馆的炒作,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实际上是对天文缺乏了解造成的。”鲁春林介绍,1928年建台之初,南京城市发展尚未完善,灯光照明不是很强烈,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点60厘米口径反射望远镜基本可以满足观测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1985年之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灯光照明不断变亮,不再适合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观测,目前主要保留射电频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进行针对太阳的观测。
另一方面,一系列更加适宜观测的新选址台站在不断设立。在南京以外,紫金山天文台还有分别位于青海、江苏、山东、黑龙江、云南等地的6个观测站,以及正在筹建中的南极天文台。据介绍,不同的观测设备和观测对象,对观测环境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而这些台站的选址主要考虑了天空亮度、晴夜数、大气透明度以及大气稳定性等要素,还与研究内容对地理分布的要求有关。
下设4个研究部,从事暗物质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紫金山天文台下设4个研究部:南极和射电天文研究部主要利用青海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来自宇宙中的无线电波,研究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部主要研究围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碎片,以保障航天及国家安全;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要开展太阳系小天体的观测研究,目前正在牵头开展小行星深空探测的论证;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则着重于探索宇宙空间与暗物质。据介绍,我国将在2015年发射一颗用于观测暗物质的卫星,卫星载荷就由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主持研制,目前初样已经做成并经过测试。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下辖的天文台还有位于北京的国家天文台,以及上海天文台。在研究内容上,这3家天文台各有侧重、也有重合。国家天文台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天体物理方面的观测及包括探月工程在内的深空探测,上海天文台主要研究天体物理以及天文地球动力学。
举办各项科普活动,首建天文历史博物馆
在研究、观测的职能之外,各家天文台也承担着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社会科普的职能。
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天文科普部,将明清古天文仪器陈列地和紫金山上风景优美的区域划为参观区,面向公众开展天文科普教育。除此之外,科普部每年都在中小学中组织巡回科普活动、组织天文爱好者访问参观、进行金星凌日、日月食等特殊天象的视频直播并组织观测活动、邀请天文专家为市民作讲座报告、为公众和媒体解答热点天文事件、协助地方天文科普场馆建设等。2012年,仅紫金山园区就接待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约20万人次。
据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为丰富参观内容,紫金山天文台不断加强自身科普设施和能力的建设,并于1994年自筹资金百万元,在紫金山上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天文历史博物馆。此外,青岛观象台、江苏盱眙观测站、青海德令哈观测站、云南姚安观测站等台站,也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不同规模的科普场馆。(本报记者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