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热词”引发中外专家热议
时间:2013-03-24
作者:
来源:

  新华网上海3月24日电(记者朱翃、陈爱平)3月23日至24日,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近300名海内外中国学专家学者在两天会期中,共论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共融相济、合作发展之道。

  专家学者们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梦”“合作共赢”“城镇化”“软实力”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专家学者们的话语中,这些“热词”反映了与会专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种种期待和憧憬。

  中国梦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梦”成为专家学者们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普遍认为“中国梦”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尔说:“中国梦是拥抱未来的一个梦想,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努力把中国变得更美好的梦想。”

  合作共赢

  专家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周期中,“合作共赢”仍将是中国国际交往的关键词。

  “中国道路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共赢。”巴西弗卢米伦斯联邦大学终身教授多斯-桑托斯说,“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巴西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中的共同利益,把巴西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看来,中国的“合作共赢”,就是扩大和深化同相关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与美、欧、亚、非等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和平发展。

  角色平衡

  在近年来的国际社会中,中国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大国,又是一个面临诸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中国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中国在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便是在强势角色和弱势角色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古斯塔夫·格拉茨说,这两种角色最终将中国融合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方面希望和平发展和崛起,另一方面又忠于自己丰富的文化积淀。

  城镇化

  在本届论坛上,“城镇化”亦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对于中国意味着不小的改变。

  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尔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既包括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包括把乡村本身发展成为城镇。“城镇化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量,也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大转折”。

  软实力

  在围绕“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展开的研讨中,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在未来发展,尤其是软实力锻造方面,仍应坚持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罗曼诺夫表示,中国已经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价值观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道路上仍将面对诸多阻碍和困难。“在广泛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不应照搬西方国家的战略,而应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结构转型

  与会专家们认为,未来中国将不再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构转型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旅法政治学者、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对科研、制度提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在结构转型中既考虑灵活性、又兼顾延续性的制度设计,将为体制机制的良好运转奠定基础。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调整、劳动力报酬上升、深度城市化发展和劳动法律制度完善等,都已经或者将会引起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转型,成为中国城市化模式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关键变量。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