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19日讯 (通讯员 黎斌 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以后不敢再吃了!”昨日上午,谈起自己生吃鱼胆的经历,正在解放军第175医院接受治疗的诏安县小伙吴某强后悔不已。
据吴某强介绍,之前常听村里的老人说,吃了动物的胆汁能够明目清火,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尝试一下。2月12日17时左右,刚好那天家里买了一条大草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吴某强决定试试鱼胆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为谨慎起见,吴某强还特地将取出来的鱼胆放在白酒里浸泡了一会儿,以便能“消消毒”,随后吴某强将鱼胆吞下肚去。
刚开始因为有点反胃,吴某强呕吐了少量的苦味液体,不过他感觉这是正常反应,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大概两个小时后,吴某强逐渐出现腹痛、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这下他才慌了,连忙在家人的帮助下前往诏安县当地医院接受救治。经诊断,医生确诊为中毒症状,于是,采取了洗胃、补液等综合治疗。
2月13日上午,当复查患者的肝功能时,医务人员发现病情不容乐观。原来,吴某强的谷丙转氨酶达到8800U/L,谷草转氨酶更是高达11400U/L(人体正常的上限值都是50U/L)。为防止病情继续恶化,诏安当地医院建议患者进行转院治疗。于是,当天下午,患者就被送到第175医院感染科继续接受治疗,通过实施降酶、血液净化等治疗,目前患者的病情稳定,近日就将康复出院。
第175医院感染科主任郑瑞丹告诉导报记者,由于草鱼、青鱼、鲢鱼及鲤鱼等淡水鱼胆汁含有组织胺、胆盐及氰化物,因此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引发脑、肝和肾脏等脏器的衰竭,甚至死亡。
郑主任还说,鱼胆中的有些成分的确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必须严格控制剂量。此外,还有蛇胆、熊胆等,也需要经过特殊的提炼和炮制后方可入药,且在剂量上非常讲究,市民不可盲目服用,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原标题:诏安小伙生吞鱼胆 险些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