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同学老张(左二),老王(左一)激动地握住民警的手表示感谢。
昨天上午8点多,来自新疆的七旬老人老王来到南京市下关分局中央门立交桥派出所,他向接警的朱警官打听一名张姓老人的电话,并表示是来还25年前的一笔钱。民警经过查询帮助王广聚老人联系到了张先生。原来老王和老张都是山东莱州人,是高中同学。1988年,老王带着孩子来南京见同学,由于当时经济紧张,老张二话不说就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都塞给了老王。就是这样一个细小的行动感动了老王,这25年来,老王在新疆一直惦记着还钱,前几年老王退休了,可是还想再见一下老张,并把钱亲手还给他。
派出所来了一位老人,说要找同学还钱
昨天早晨8点多,一名身穿深色上衣,蓝色牛仔裤,头戴黑色帽子,扛着一个白色蛇皮口袋的老人行色匆匆,走进了南京市下关区中央门立交桥派出所。接待老人的是立交桥派出所朱警官。老人向朱警官表明身份,原来,他姓王,今年70岁,老家在山东莱州,目前住在新疆,来南京寻找一位恩人。
老王告诉朱警官,1988年,他有一名在南京的高中同学老张,借给他150元,让他能坐火车回家,对此他十分感激,早有了来南京想当面感谢老同学的想法,由于在新疆工作一直很忙,可是一直抽不开身。这不,这两年,他退休了,家里小孩都各自成家了,没啥牵挂了,因此这个想法又提上了日程。于是,老王收拾行李,坐上从新疆往南京的火车。到了南京,老王手上没有老张的电话号码,根本联系不到老张,因此才一下车就打听派出所在哪里,想通过民警查到恩人的联系电话。
借了同学150元,心里惦记了25年
朱警官听说此事,立马着手查询,通过老王提供的身份信息,朱警官终于在身份平台上查到了家住南京市后宰门附近,有一位“老张”,出生年月和老王说得很相似。随后,朱警官拨通了老张的联系电话,并让老王听电话。听见老同学的电话,老王激动不已,并连连向老张说起当年的事情。电话那头的老张听出是老同学老王的声音,十分吃惊,并立即表示要来派出所见一下老同学。
昨天早晨9点半,老张应邀来到南京市下关区中央门立交桥派出所。一进派出所门,早已等候多时的老王立即就认出了老张,“哎呀,老同学,千里迢迢,你怎么不打个电话就过来了呢。”老张见到老同学老王,瞬间热泪盈眶。可是,在派出所,从新疆远道而来的老王并不肯向记者说明当年的情况,并转身拉着老张就要走。老王告诉记者,当年的事情都过去了,自己来南京就想见见当年的老同学,叙叙旧,随后便转身离开。扬子晚报记者多次试图采访,老王均婉言谢绝。随后,两位老人手挽手离开。
再见面,兄弟情依旧
昨天下午2点多,扬子晚报记者经过长时间守候,终于在南京市中央门长途汽车站门口再次见到老张。老张告诉记者,他为老同学买了当天下午2点半的汽车票,老同学去了山东莱州老家,去看看其他的同学了。谈起当年的事情,老张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和老王都是山东莱州人,两人是高中同学,年轻时候就是“同穿一条裤衩”的好兄弟。两人是1963年高中毕业,老张考取了上海某大学,去了上海读书,老王当年就留在老家教书。过了许多年,老王携一家去了新疆发展,老张大学毕业分配到南京熊猫电视机厂从事管理工作。可是,由于老王远赴新疆,两人便失去联系,没有来往。
“再次见到他是1988年。” 老张回忆,当年还是2月份的事情,身上还穿着棉衣,是在后宰门附近见面的。当年的见面也十分匆忙,老张说,他是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老王来到南京的。老张说,知道老王来南京他十分惊讶,特别想见见这个年轻时候的好兄弟。后来见面之后才知道,老王是把两个孩子送去大连从军,随后绕道南京专程见见老同学。“当时我们都知道他在新疆发展的不顺利,经济有点紧张。”老张说,所以同学都很大方,有的给了100元,有的给了200元,还有的给了更多。老张说,当时,他出门也比较匆忙,就把身上的150元现金全都给了老王。老张说,没想到当年的举手之劳,老同学竟然会记得这么长时间。
老张称,两人中午聊了很多当年的“兄弟情”,本打算请老同学在南京过几天再走。没成想,老同学告诉他,昨天凌晨1点多,老同学就来到了南京,经过短暂的休息,在路上辗转了许久,终于找到了派出所,还能见到老同学,心里愿望已经达成。老王要急着回山东莱州老家,看看当年的其他兄弟,以表谢意。老张称,当年这个兄弟性子就很直爽,这么多年一直未变,两人这次一见面,老王就拿出一叠钱要还给老张。老张吓了一跳,经过再三推辞,他最后拿了500元。老王告诉老张,他年纪也大了,这一别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说到这里,老张不禁摸了一把眼泪。昨天下午,老王不顾老张的挽留,执意买了车票,登上从南京发往山东莱州的大巴。(实习生 周静妍 记者 季宇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