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以介绍出国务工为名 骗500名工人66万
时间:2013-01-21
作者:
来源:

  原标题[以介绍出国务工为名疯狂敛财500多名工人被骗60多万]

河南来的工人代表领回被骗的押金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 摄

  河南来的工人代表领回被骗的押金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 摄

在盛德公司查获的400多本护照 通讯员供图

  在盛德公司查获的400多本护照 通讯员供图

  江苏淮安两男子持旅游护照赴安哥拉打黑工不幸身亡,该事件经现代快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过,这种打黑工的行为并非个案。昨天,来自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多个省份的39名工人代表,从扬州江都警方手中拿回了总计65.9万元的被骗款项。他们就是遭遇了非法出国劳务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出国打工为由头,收取应聘者500-3500元不等的“押金”,结果不是出去“打黑工”,就是无法出国打工。幸运的是,警方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不仅将三名嫌疑人抓获,还追回绝大部分损失。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

  通讯员 沈宫轩

  出国挣钱梦碎

  还被骗2000元

  2012年7月5日上午,两个民工王某和张某来到江都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报警。他们都是建筑工地上的瓦木工,2011年4月,他们听说江都盛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招聘大批出国劳务人员,便去报名。这家公司表示,当月就可以将他们送到国外,并收了他们每人2000多元的“押金”。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两人做好了随时出国的准备,却一直没有接到出国的通知。期间,两人也找盛德公司交涉过,但该公司以各种借口敷衍,最后连“押金”也不肯退。“我们家里条件不好,出国就是想多挣些钱养家,想不到不但没去成,还被骗了2000元。”说到这里,两位民工兄弟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扬州江都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俞国兰了解情况后,立即着手对盛德公司进行调查,发现这家公司根本没有外派劳务资质,可以肯定,这家公司涉嫌非法组织他人出国劳务。俞国兰当即上报案情,并展开全面调查。

  长期从事黑劳务中介活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警方掌握了大量证据,并确认盛德公司负责人沈某未能输出的劳务工人达577人,骗取的押金总额高达68.75万元。面对强有力的证据,沈某只得交代了自己的作案经过。

  沈某是江都本地人,长期从事出国劳务中介工作。2004年,他就当起了“蛇头”,后因合同诈骗被法院判刑两年半。出狱后的沈某“蛇”性不改,又偷偷摸摸以个体身份从事非法劳务中介活动。2011年,他决定放手一搏,把“产业”做大做强。于是便有了注册建筑公司,全国招工的大骗局。

  目前,沈某因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已被逮捕,近期检方将提起公诉。

  400多本护照让“蛇头”现形

  面对民警,沈某一言不发。当民警询问他关于张某和王某的事情时,他满脸诧异地说:“我只是个建筑商,帮北京合作单位介绍人,又不收钱,是在做好事。”

  民警随即对该公司进行了搜查,在盛德公司的一个旮旯内,民警发现了多封关于劳务用工的信件。同时,在一个大纸箱内,民警发现了400多本已经办好的中国护照。通过联系护照上的人进行调查,沈某组织非法劳务输出的作案经过逐渐浮出水面。

  2011年3月起,沈某先后注册成立了江都盛德、扬州利信两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用“建筑老板”的光环包装自己的“蛇头”身份。很快,他便在全国各地招到近千人,并向每人收取500至3500元不等的“出国押金”。

  如何组织这部分人出国?其实,江都好几家有劳务外派权的公司因国外工程需要,急需招人,沈某便向这些公司供人,同时收取对方公司每个工人数百元的“介绍费”。通过这种正规渠道,沈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送出了500多人。剩下的人怎么办?沈某便以办理商务或旅游签证的形式,组织非法出国劳务。其中12人持商务签证赴印度非法劳务三个月;8人持旅游签证赴老挝非法劳务,次日便被遣返。另有500多人,沈某则展开拖延战术,迟迟不给他们出国,也不退还“押金”。

  接到民警通知才得知被骗

  江都警方在将沈某抓获归案的同时,还追回了被骗工人的损失65.9万元。昨天,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39名工人代表从民警手中领到了被骗的钱款。

  司开芸是来自安徽的被骗工人代表,她代表着90多个工人。从民警手中接过追回的18万余元,她痛哭流涕,“要不是你们通知我,我还不知道被骗呢!”原来,司开芸的丈夫在国外打工,通过网络认识了沈某,并得知其有渠道送人到国外打工。

  司开芸说,她在安徽当地联系了90多个工人报名跟沈某去国外打工,其中不乏她的亲朋好友。去年4月,司开芸等人每人交了3000元的“押金”,但却迟迟没有等到沈某的出国通知。“我留了个心眼,收来的押金没有全给他,只给了他19万。”司开芸说,2012年7月上旬的一天,她接到江都民警的电话才得知沈某是搞诈骗,根本不能把人送出国。

  走正规渠道 仅需200元费用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