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小磊(化名),1.8米多大个儿。皮肤白皙,长得挺精神,可出门时,却总习惯戴个鸭舌帽,用口罩遮住脸,因为他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中,仿佛带了刺。爸爸、妈妈、奶奶、8个月大的外甥女,加上小磊,一家五口人,蜗居在亚泰大街附近的一处回迁楼。一室一厅的格局,他只能睡沙发。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跟他都没有血缘关系。可这里有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延续了15年……
■一位善良的母亲
替人看的孩子当自己孩子养
为贴补家用 受雇看孩子
昨天,好朋友生日,12点多他回到家。“妈,这是朋友给我的。”一个手拎袋,小磊塞给妈妈。“妈,我的手机停机了。”小磊边脱外套边跟妈妈说。
妈妈东女士,今年57岁。背微驼,皱纹早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眉梢。在外人眼里,在家人心里,小磊都是东女士的儿子。但骨子里,却任何血缘关系都没有。
母子俩的缘分,始于17年前的一次雇佣关系。1988年,东女士下岗。一家四口,全靠在工地打工的丈夫一人维持。1996年,邻居马女士给她介绍了一个活儿,帮人看孩子,每月500多块钱,正好贴补家用。东女士同意了,襁褓中刚出生2个多月的小磊,成了东女士家的编外成员。
全家吃蹭饭 还给他买奶粉
小磊的爸妈很忙,开始的两三个月,保姆费还能照常给,后来手头紧一再成托词。东女士没多想,“一个孩子能吃多少,有大人一口,小的就饿不着。”小磊可爱,也省心,奶粉钱她自付了。可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小磊的保姆费就再也没交过。
那一年,女儿盈盈(化名)读初一,东女士常带着全家人回娘家蹭饭。后来,母亲去世,一家人靠父亲的劳保接济。
1998年,小磊两岁了,盈盈也读到了初中三年级。家里无力负担她的学费,盈盈被迫辍学到服装店打工。那年她才16岁。
白天,丈夫在工地干活儿,东女士在家照顾小磊。天黑了,她便抱着小磊,去重庆路的服装店里接盈盈。
■一位有爱的姐姐
从不接受弟弟到姐弟情深
不是我弟弟为啥在我家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艰辛,也曾危机四伏。
盈盈是家里的独生女,独享家人的宠爱惯了,多了个弟弟争宠,自然不高兴。
“他不是我弟弟,为啥总在我家?”盈盈总质问妈妈。不能读书,辍学打工,喜欢的东西爸妈不给买,这些盈盈都归咎于弟弟。
“只要姐弟俩同时在家,我的心就‘揪揪’着。很怕一句话不合,两人吵起来,万一动了手,我是帮谁好!”东女士说,心里的压力,对女儿的愧疚,远比生活的窘迫让她觉得煎熬。
自己做母亲 理解了母亲
东女士也找过小磊父母。在小磊四五岁时,小磊的亲生母亲将他带走照顾两年,后来又送回了奶奶家。从此再没出现过。而老人因无力抚养,又将孩子送到东女士这儿。
到了入学年龄,奶奶每月支援200元,勉强供小磊读完小学,便辍学了。怕他学坏,东女士将小磊一直带在身边。
2012年5月,盈盈婚后生下一个女儿。“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盈盈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那感情不比亲生的差。”盈盈说,做了母亲,她也理解了母亲,打心眼里接受弟弟。
去年夏天,盈盈用一个多月的工资,给弟弟买了台电脑,姐弟俩的感情加深了。
■一个感恩的男孩
要学一技之长 报答养育恩
“他们没能力养我,为啥要生我!”如今,小磊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但内心中这个结始终解不开。
东女士说,小磊父母在生完孩子后就因性格不合分开了。小磊说,亲生母亲长什么样,他已经记不清了。他也曾回到父亲身边,但父亲给他的永远是抽打和责骂。他忘不掉大年三十被父亲赶出家门,在网吧待到正月十五。“只有在现在的家里,在东妈妈身边,才会感觉踏实。”
断续15年的朝夕相处,东女士和爱人对小磊视如己出。小磊也细心,东妈妈胃不好,疼时他提醒她吃药,陪她去看医生。外甥女哭了,他帮着哄。
“我妈刀子嘴豆腐心,对我挺严的,但啥都为我着想。”小磊说,这两天常常睡不着,半夜起来,坐在床边跟妈妈谈心。
“妈,你说我能干点啥,不能老这么待下去……”
小磊上火了,东妈妈看着着急。“我养他这么大,不图他给我养老。看着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将来能独立生活就安心了。”她想送小磊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工作。没少打听,高额的学费,让一家人力不从心。
就要满18岁了,新的一年,小磊有一个愿望,就是尽早学到一技之长。“我妈老了,我想尽早自立,早一天回报她。”
一段难得的母子缘分,一份无法言谢的爱……如果您有能力帮助小磊实现愿望,帮这个母亲了却心愿,请随时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431-9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