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婆婆湖中救人遇难 村民称“好人”是其标签
时间:2012-07-14
作者:
来源:

  一同参与救人的李冬芝婆婆,在事发地发现好姐妹李金香留在岸边的鞋子,非常感伤

  李金香的儿子在整理她的遗物

  时断时续的大雨过后,昨日(12日),(湖北)应城市郎君镇杨树村铁楼湾东头的那汪池塘,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堤之外的西汊湖,荷叶田田,菡萏芬芳。

  一双被雨淋湿的布鞋,还留在塘边,地上的鞭炮屑和纸钱灰烬,无声诉说着4天前发生在这里的感人一幕:74岁的李金香婆婆,奋力将落水同伴王芳婆婆推向岸边,自己却永远地走了。

  从前,没人刻意去记住她的经历,只知道她是个好人。现在,许多认识和不认识她的人们,都牢牢记住了她,记住了这个用生命唱响夕阳之歌的老人。

  听到同伴的呼救,她蹒跚跑着跳进水中

  听到王芳的呼救声时,李金香正蹲在背对着王芳的池塘边清洗藕带。

  和许多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样,74岁的李金香一辈子勤俭持家,到老也停不下劳作的双手。平时,她在自家菜园里种些菜,吃不完的或分给村民,或拿到集镇上换点零用钱补贴家用。9日中午12时许,她和同村最要好的老姐妹王芳、李冬芝三人一起,刚刚在西汊湖里采完藕带。

  61岁的王芳呼救的声音充满惊恐:“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李金香回头,十多米开外的水塘中,王芳正在拼命挣扎。村子离这里有300多米远,中间隔着沟沟坎坎,喊人相救是来不及了。她没有迟疑,沿着水塘边的茅草丛,蹒跚着奔向王芳落水的方向,跳进了水中。

  李金香游近王芳,奋力将她推向岸边的浅水区。王芳得救了,而李金香沉进了水里。

  这一幕,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分钟。

  相依相伴的孙子,再也吃不到她做的饭菜

  她走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龚国生、龚国斌,还有儿媳们,分别在武汉和深圳打工。接到村里人的电话,他们急忙往家中赶。

  当天傍晚,15岁的郎君镇中学初二男生龚梦阳,放学骑车回家。在村口,有人告诉他:“你奶奶走了,赶快回家看看吧!”

  她走之前,给孙子龚梦阳做的最后一顿饭,是前一天的晚饭,菜是梦阳最喜欢的鱼和豇豆。梦阳记得,那天清晨5点钟左右,他就起了床,准备到学校补课。平时早早起床的奶奶,好像有些累,从床上欠起身子,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然后又躺下了……

  回到家中,爸爸妈妈、伯伯婶婶已经都回来了。看着再也不能醒来的奶奶,他放声大哭起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绕在奶奶的床前听她讲故事了,奶奶也不能再给他晚上掖被子、打扇子、赶蚊子了。

  在人们的记忆中,属于她的词汇是“好人”

  11日,李金香婆婆出殡的日子,留守人口本已不多的铁楼湾和邻近的几个村子,来了两百多人送她最后一程。这些年来,没有哪家的丧事,能让这么多村民自发前来吊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村里老一辈人的经历平淡得像一潭静水。李金香婆婆也不例外。

  年轻时,她当过公社妇联主任,由于不识字,后来主动把职务让给了村里的年轻妇女。

  在65岁的邱春英婆婆的记忆中,李金香是她和自己老伴之间的“和事佬”。邱春英性子急,而老伴喜欢打麻将,为此老两口没少拌嘴怄气。每次她总要找李金香诉苦,“她从来没有不耐烦,总是不紧不慢地劝我。”

  早年,村子里时常会有乞丐上门讨米,李金香从未闭门拒施。遇到吃饭时间,她还常常盛一碗米饭,让他们吃个饱。74岁的张兰珍婆婆还记得,有一次,一名患精神病的妇女走进村里,上身没穿衣服,小孩子们不懂事,跟在后面喊着“疯子、疯子”。李金香劝走孩子们,从家中拿来儿媳的衣服给她穿上,又把她叫到家中,烧饭让她吃饱。“还有一回,也是一个精神病人跑到村里来,李婆婆回家盛了一大碗饭菜,看着他吃完,又拉上我们几个,一直把他送上村外的大路。”张兰珍婆婆回忆。

  平时,李金香经常把自己种的菜送给邻居们吃,没有丝毫吝啬。“她总是对我们说,没菜就到她的园子里去摘。”村民龚水清抹着眼泪说。

  在这个离集镇十多里的偏远小村,人们对身边人的记忆,大多只剩下那些随着岁月渐渐模糊的碎片,沉淀到最后,往往变成几个符号化的词汇。而说起李金香婆婆,熟悉她的人一致评价:“她是个好人。”(楚天都市报 首席机动 记者谈海亮 记者王进良 通讯员 郑毅 丁艳红 摄影记者 程铭)

【责任编辑:newsma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