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禁毒宣传零距离 记者卢亚明摄
楚天快报讯 本报记者 张凡
他曾经是商界名流,拥有百万资产;他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心中的好父亲……如今,他们却因毒品坠入深渊。
昨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走进湖北省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再次把目光投向那些昔日的“瘾君子”,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以此警示世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惊心
戒毒学员六成是“80后”
在襄州区邓城大道与荣华路交会处附近,有一“神秘”小院。院外高楼挺立,尽显都市繁华。院内一片田园风光,俨然一座学府。这就是襄州区强制隔离戒毒所,它隶属于湖北省司法厅直管,主要收治鄂西北地区的吸毒人员。
戒毒所副政委李太俊介绍,该所可容纳两千人强制戒毒。目前,收有1000名戒毒学员。“毒品是魔鬼。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对于吸毒人员来说,之前他们大都不相信这句话的分量。”李太俊说,很多人以为,偶尔吸一次毒品,只是玩玩而已,一定没多大事。但从该所收治的人员来看,只要有了第一次,基本就难逃毒品的控制了。
前不久,该所对收治的戒毒人员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却让人惊心。该所收治的戒毒人员中,“80后”遥居榜首(包括部分“90后”),约占65%。33至49岁年龄段次之,占33%;50岁以上只占2%。
李太俊说,几年前,“80后”戒毒学员所占比例尚不足50%。现今,吸毒人员越来越低龄化。
痛心
染毒父亲让儿子走上不归路
“如果不是沾染上毒品,他们就是商界的精英、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李太俊说,每一名前来戒毒的人,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要么倾家荡产,要么妻离子散。
1997年,武汉男子余柯(化名)中专毕业后,很快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一次应酬中,对方拿出几颗药丸对余柯说:“来尝尝这个,这可是一般人无法享受的美味啊!”看着其他人飘飘欲仙的样子,余柯也试着吸了起来,越陷越深,最终闹得妻离子散。父亲狠下心来救儿子,趁余柯昏睡后,悄悄报警将他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
上世纪90年代,襄城区个体户郭林(化名)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沾染毒品后,短短数年间,他将全部家产败光,并将毒瘾传染给了妻子。无钱筹措毒资后,郭林竟让8岁的儿子明亮(化名)上路“撞猴子”骗钱。数次得逞后,明亮在一次“行动”中丧命车轮下。
叹息
屡教不改“三进宫”
强制隔离戒毒一般为两年,强戒期满后毒瘾基本可戒掉,但仍有不少意志薄弱者重蹈覆辙。戒毒所教育科科长李光喻介绍,戒毒所内,有数名吸毒品者“二进宫”,甚至“三进宫”。咸宁男子崔晖就是其中一例。
2002年,崔晖还是当地一家酒店的老板。忙于应酬,他常常与几名无业男子混迹一起,染上毒瘾后,妻子伤心欲绝,外出打工。崔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东窗事发后,他被送往襄州戒毒所强制戒毒隔离,两年强戒期满,他信誓旦旦向民警承诺:“出去以后一定不再沾染毒品,重新组建家庭!”
然而,没过多久,他再次被送进戒毒所。办案民警透露,民警第三次抓获崔晖时,他竟将其父母家中的铝合金架子卸掉贱卖,用来购买毒品。
李光喻说,强制戒毒,戒掉“心瘾”是关键。一些戒毒者强戒期满后,没有摆脱原来的社会交际圈,在“朋友”的怂恿下,重新染上毒瘾。
欣慰
戒毒学员成创业明星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人员,也是受害者。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使他们彻底戒掉毒瘾,更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重新回归社会。”
管教民警代逢鸣说,初来戒毒所的人都是瘦骨如柴。毒瘾发作时,他们经常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民警得24小时看护,防止其出现意外。
代逢鸣说,自己几乎每隔几天都会做噩梦,梦见的内容都很相似:某戒毒学员情绪波动了,某戒毒学员毒瘾反弹了……“我们都拿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他说,拿这种证件一是为了更好地与学员沟通,再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说,生活中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管教的戒毒学员走出戒毒所后,成就一番事业。前不久,一名戒毒学员回乡创业被当地评为创业之星,他高兴得几天没睡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