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难未解买车难又现
莫让摇号购车成虐心游戏
光明网深度报道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周94万人有望通过摇号产生2万个购车指标,而中签率低至1:47,有网友吐槽称“中选难于登月”。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在前五次的摇号中,北京共有8.8万人获得了购车指标,但首轮摇号释放出的1.76万个名额,其60天的有效期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却仍有近七成的中签者没有购车。
“中签者不买车,买车者没中签”,看似两种尴尬,其实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面对1:47这样的中签比例,一些家庭为了增加中签几率,往往是全家齐上阵,何况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人中签并不违规;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政策,高校学生集体户口也算北京户口,于是不少没做好购车准备的在校大学生也加入了“摇号大军”。可以说,低中签率、低门槛才造就了高弃号率,浪费的却是宝贵的购车资源。目前中签者购车的比例仅为三成,很多4S店为此望天长叹;另一方面,许多打算购车的家庭摇了一年半仍然不中签,购车计划只好无限期搁置。
在交通拥堵严重、首都变“首堵”的背景下,“摇号购车”作为治堵新政在北京推行,对于限制车辆爆发式增长,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平心而论,摇号上牌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做法,我们也不奢望用摇号来包治百病,但面对屡创新低的中签率,对于各种原因催生的“弃号族”,人们开始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摇号基数的增加,中签机率将越来越低。万一运气不好,摇了一年还不中签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人看到希望?能否有办法让不买车的中签者退出摇号资格,从而避免摇号池越滚越大?对于屡次摇号不中的消费者,可否在达到一定年限后单独申请购车资格?
而近日有媒体披露,一些汽车经销商“暗箱操作”获取车牌的手段逐渐浮出水面,这无疑进一步刺激了购车者的神经。购车摇号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摇号程序的设定。北京交通委负责人曾信誓旦旦的表示,选择何种摇号程序,有关专家曾经过多次论证,可以确保摇号的公开、透明。然而当指标可以花钱买,车辆牌照可以违规租赁,暗箱操作成为一种捷径时,人们更有理由愤怒:你们的摇号结果还值得信任么?你们的监管机制落实到位了?
尽管在这个城市人们都付出了限号、限购的代价,但是依然不得不每天爬行在拥堵的道路上。作为制定政策的交通部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焦虑,更应扪心自问:如何在缓解行车难的同时,不至于催生百姓的买车难?这固然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设计、防漏堵缺,不让每一次摇号都成为一种集体性“虐心”。说到底,摇号其实还是一种稀缺经济的产物,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摇号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困扰,还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和泊车场所的建设,为更多人提供顺畅出行的选择。(光明网法治频道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