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六成夫妻赞成AA制 八成受访者认可网恋
时间:2012-05-17
作者:
来源:

  昨日,綦江,邻居冯阿姨帮忙照看小念,一旁的小南满脸惆怅。记者 吴珊 摄

  本报讯(记者 万丽萍)昨日,綦江22岁的小南(化名)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小念(化名),满脸惆怅。他和内蒙古的女网友小湘(化名)相恋并生下一个乖巧的女儿。谁知,小湘随后竟丢下女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父母双亡的小南因无力抚养女儿,希望好心人能领养小念,让她健康成长。

  网恋女友自称退学来渝

  昨天,记者在綦江小南的家里看到,凌乱不堪的屋里到处丢着烟头。22岁的小南看起来很稚嫩,眼里满是惆怅。他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小念,显得又疼爱又无助。记者发现,小念很乖巧,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见小南不会抱女儿,身旁的邻居冯阿姨连忙接过小念,理了理她被父亲弄乱的衣服。

  说起8个月大的女儿,小南感觉像做了一场梦。2010年5月,他聊QQ时认识了大他两岁的小湘。小湘自称家住内蒙古,当时在海南上大一。两人在网上聊得很开心,逐渐发展成了恋人关系。2010年10月,小湘来到綦江。见小湘长相清秀,人也很乖巧,小南欣喜不已。小湘告诉小南,她已经退学了,准备以后都跟小南生活在一起。但这些信息,小南从未核实过。

  女友生下女儿丢在路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矛盾逐渐多了起来。去年4月,小南和小湘争吵得厉害,小南一气之下提出分手,小湘却称她怀孕有三四个月了。两人商量后,决定将孩子打掉。小南给了小湘1000元,让她去做人流,谁知小湘不但没去做人流,还将1000元花掉了。小南为此很气愤,两人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去年7月的一天凌晨1点,小南下夜班回家,发现厨房和卧室到处是血。小湘却坐在床上,边看电视边抽烟。哪来的血呢?小南仔细一看,小湘的腹部已经平坦了,难道她流产了?小湘说,她在厨房不慎摔倒,身体里掉下来一个“肉球”。她被吓坏了,就将“肉球”丢在路边了,小南急忙将小湘送入了医院。

  女友扔下女儿消失了

  当天,有邻居在马路边将小湘丢的婴儿捡了起来,并进行了清洗。小南随后将女儿抱回了家,小湘抱着女儿也很喜欢,取名为小念,小南决定和小湘将女儿抚养长大。白天,小南在工厂上班,晚上,小湘在网吧当网管,两人错开时间带女儿。

  不过由于两人依然经常吵架,去年年底,两人准备分手,但谁也不愿要女儿。今年元旦,小南突然接到短信,显示他放在小湘身上的银行卡被人取走了1800元。他立即拨打了小湘的电话,但无法接通。随后,小南赶回家,发现小湘不见了,女儿正躺在婴儿床上睡觉。直到昨天,小湘也没有回来,电话仍无法接通。

  好心邻居帮忙照看小孩

  “他妈妈在他6岁时就遇车祸死了,2010年,他的爸爸也患病去世。女朋友又跑了,他自己都还是一个娃儿,怎么有能力带一个小娃儿?”小南的邻居冯阿姨告诉记者,小湘走了后,她就将小念抱回了家帮忙照看。小南一个月只有800多元工资,没钱买奶粉,冯阿姨便煮米糊给小念吃;没衣服穿,她又找人织毛衣给小念穿。

  如今,小念长得非常可爱。“这娃儿很乖,只有饿了才哭,平时很听话,最喜欢笑。”冯阿姨说。邻居白婆婆也说,小南喜欢看小说,平时不会照看小孩。

  无力抚养想把女儿送人

  “小念很乖,我真的舍不得将她送人。但我现在真的养不起她。”小南含泪说,他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小念;而要照顾小念,就没有时间上班,也就没有经济来源。冯阿姨只能暂时照顾,不是长久之计。小南说,他希望给小念找到一对疼爱她的爸爸妈妈,能够给她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对此,重庆森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贺天强称,根据《收养法》的规定,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可将子女送给符合收养条件的他人抚养。

  中关村大街上,取公积金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冯瑞/摄

  获知深圳公积金贷也将有所松动,北京市民任先生真是“羡慕嫉妒恨”,自己8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上限,让他无奈“望房兴叹”。近日,郑州、沈阳、深圳等城市纷纷调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刚需,而北京4年没变的贷款上限,令购房人忍不住呼吁,首套房的公积金贷额度“该调了”。

  80万公积金贷够不着房

  作为广大刚需族的一分子,市民任先生最近看中了房山长阳一楼盘,南北通透的89平方米两居室,折后总价为140万元。

  “买套两居室,将来准备要个孩子。”小任夫妻俩手头存款有50万元,足够支付三成首付及税费共45万元,计划组合贷款98万元,“公积金贷款80万元,剩余用商贷。”

  一切看似顺利。可周末,售楼处一则“不能办理组合贷款”的通知,打破了小任的美梦。“公积金贷或商贷,开发商只接受一种,可我俩的公积金贷上限只有80万元,要么借钱补足余款,要么选择高利率的商贷。”考虑到未来的经济压力,他的买房计划开始动摇。

  记者替小任算了笔账:98万元的商业贷款,20年还款期,月均还款7627.37元,还款总额达183万元。但如果98万元都能使用公积金贷款,同样是20年,月均还款6413.55元,还款总额约153万元,不仅每月资金压力能减轻1213元,总额也少了30万元。

  北京公积金贷上限4年未动

  近期,郑州、沈阳、深圳等城市纷纷松动公积金政策,以支持首套房的购买。上周末,深圳就《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拟允许将职工及其配偶的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加上其父母的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一起来计算该职工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再看北京,80万元的贷款上限还是2008年11月调整的。根据当时的参考标准,普通住宅销售均价在每平方米11000元到12000元之间,首付款比例为20%。

  “2008年时,单价1.2万元能在三环买套房,可现在南五环外也不止这个价了。”获知多地调高公积金贷,小任希望北京针对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上限也能上调,“别让本就被高房价压迫的刚需,还得受高利率的压力。”

  “伟嘉安捷”分析师吴昊也告诉记者,尤其是2011年北京市住建委上调了普通住宅的最低过户指导价格后,以北四环一区域为例,每平方米18900元的过户指导价,90平方米的户型,七成贷款就需119万元,80万元的公积金贷上限已远远不够。

  七成调查者呼吁上调额度

  与购房者想贷款贷不到相对立的,却是公积金大量沉淀闲置的尴尬。

  根据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北京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3543.79亿元,提取2006.61亿元,余额1537.18亿元。按照规定,除了国债和固定存款之外,住房公积金的本金不能进行其他投资收益。

  有资金又有需求,为何公积金贷款上限4年未动?一位接近内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曾在2010年就公积金贷款上限是否调整做过研讨,当时的研讨结果是北京房价出现一定上涨,80万元的限额已无法满足职工的买房需求,且北京具备上调公积金的能力和条件。然而研讨结果尚未成型,北京就出台了楼市调控,此事便被搁置。

  根据“伟嘉安捷”的问卷调查,70%的受访者希望北京能上调公积金贷款上限。“近期楼市回暖后,越来越多的购房人青睐于公积金贷款,4月的房贷市场,公积金的成交量就多于商贷。”吴昊表示,根据目前的房价水平,公积金贷的上限定在100万元更合适,“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适当的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来满足更多的刚性需求。”(赵莹莹)

  眼下,有些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就开始实习,有人觉得这样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对以后工作很有好处;也有人认为,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就去实习,弊大于利。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3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现象普遍。受访者中,72.9%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2.1%的人在读大学。

  过早职业化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大三学生姚辉记得,刚进大学时,学长就告诉他“新闻无学,实践才能出真知”。于是,他从大二开始就在一家杂志社实习。

  “我觉得早接触社会比较好,尽早锻炼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如果让我去应聘,我会自信很多,因为我比其他人更有经验优势。”姚辉说,有时自己也挺心虚,因为逃了不少课,一些专业课没学好,担心会碰壁。

  你周围的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始实习?选择大三的人占34.2%,选择大四的人占25.4%,23.1%的人表示不固定。值得注意的是,11.9%的人选择大二,5.3%的人选择大一。

  首都经贸大学胡春梅说,“如果不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许大家都愿意在宁静的夜晚,拿上一杯水,怀抱一摞书,安安静静地去自习室读书。”

  山东济宁某建筑公司刘凯告诉记者,大学四年,他做过很多实践和实习,大到银行、旅游公司,小到摆地摊、卖报纸、做钟点工,“大学课程跟现实脱节很大,学校也没有给我们提供实习锻炼的平台。当时,我周围好多同学都去实习,我生怕自己与别人拉开差距”。

  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的原因是什么?74.4%的人表示就业形势严峻,提前增加就业砝码;63.9%的人说大学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太大;63.5%的人认为大学渐失学术氛围,大学生变得浮躁;51.9%的人指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实习经历;47.3%的人表示周围同学都去实习,害怕自己错失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朱红文指出,过早职业化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现在,就业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矛盾。目前社会管理、人才服务和招聘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比如一些适合大学生特长的岗位不能以正常方式找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的焦虑感。

  朱红文表示,大学生过早职场化,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不足。不少大学没有分类进行课程设置和管理。有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和社区、企业建立联系。很多大学没有建设好这样的平台,大学生只能“病急乱投医”。

  50.8%的人不支持大学生过早职业化

  在一家军工企业做技术的刘加德,现在很后悔大学时没有打牢专业基础,“由于我在大学期间,多数时间都在实习和打游戏,知识储备不足,所以现在压力比较大,只能晚上回家看书充电,现学现卖”。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认知误差,他们普遍认为实习多了找工作比较容易。这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去盲目实习,但多半人的实习不会与最后就业相关。还有,实习多了可能刚入职做基础工作很容易。但是一旦到达稍高的层次,就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大学生过早职业化会有什么影响?69.7%的人担心会助长大学生浮躁之风;63.0%的人认为会使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57.4%的人表示大学生质量堪忧,大学成为学位生产“机器”。

  调查中,50.8%的人不支持大学生过早职业化。

  朱红文建议,为避免大学生过早职业化,大学应开设符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基地,让大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此外,社会应给予不同的行业以平等的职业声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和学校都应努力培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

  “现在社会多元化,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但是大学生应对自己的专业和人生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要有自己稳定的追求。”朱红文说。

  钱静峰表示,大学生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掌握一套学习方法,所以在低年级应该更多地关注学术成长。“另外,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找一些实践,到不同的企业去看一下。等到高年级时,有了较为牢固的知识基础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期实习,提升职业素养。”实习生 卢迪迪 本报记者 韩妹 (来源:中国青年报)

  信息时代的“煎饼人”

  漫画:CFP供图

  如今,随着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薄而大。这样的人被称为“煎饼人”。

  有人认为,“煎饼人”就是谚语中所说的“门门通,门门松”。也有人认为,是社会在默默地驯化年轻人成为“煎饼人”,现在“什么都知道一点儿”的人才吃得开。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024人参与),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一知半解的“煎饼人”。受访者中,80后占51.9%,70后占25.2%;62.1%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5.1%的人在读大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

  “人们常开玩笑说,"百度一下,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谷歌一下,你就知道得太多了"。”上海某培训机构职员曾柯觉得,现在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发达,不少人都懒得深入思考了,因为上网一搜便知“天下事”。曾柯每天都会上网看各类新闻,但他只是“知道而已,并不会深入探究,确实如薄而大的煎饼”。不过周围同事都觉得他懂得多,喜欢和他聊天,这让他很有自豪感和存在感。

  深圳市公务员巩固发现,如今一些聚会快变成微博八卦播报了。他不久前到北京出差顺便和几个同学聚会,“他们都热火朝天地聊微博上的事情,我觉得很无聊。想聊一下大学时我们都很喜欢的散文集,寻找久违的感觉,却被同学们奚落了一番,我好像成了老土的代表。”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因为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了,聚会基本上都是浮于表面的聊天打诨。有时为了有话说,都使出浑身解数网罗天下事,热闹成了一群人的孤单,有些关系也在这种浮夸的形式中疏远了。”巩固说。

  调查中,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煎饼人”,27.7%的人承认自己就是“煎饼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带来的社会浮躁。人们忙于逐利,很难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同时,商业原则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以酒为媒介的商业性交往中,人们需要更宽泛的话题来维系关系。

  “教育制度畸形也导致不少年轻人缺乏独立和深入思考能力,成为"煎饼人"。”谢遐龄说,目前中小学还是应试教育为主,不少学生读课外书和发展特长被称作“不务正业”;不少大学又是“放羊”式教育,很多刚刚脱离应试束缚的学生,找不到方向,精力都被分散了。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星表示,“煎饼人”的出现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上网释放压力,在网络信息的洪流中,不少人“随波逐流”,只关注最热最新的消息,这也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54.1%的人首选“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53.9%的人认为原因是“各种信息渠道发达,获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指出源于“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和深度思考能力”;30.0%的人表示原因是“虚荣心作怪,懂得多有面子”;28.8%的人觉得原因是“社会上专才不吃香”;20.4%的人认为源于“人们爱好庞杂”。

  54.5%的人担心“煎饼人”增多会使社会创造力减少

  山东省济南市某国企职员翟伟晨自称“煎饼人”,他感觉生活都被网络占据了,自己变得不求甚解。在工作中,领导交给的任务他总会上网去搜索,不过很多时候还得自己拿主意,白白浪费时间;下了班回家也泡在网上,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很怀念几年前没有网络的日子,有空时会读书,现在网络带来了搜索便利,也带来了惰性,自己不想思考慢慢也就得过且过了。

  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王丹说,她和周围很多同学都是经过高中的“题海战术拼杀过来的,只会考试,没什么兴趣爱好”。上了大学后,大家对什么都好奇,又发现要读的书太多了,专业要学好,英语四六级要过,经济、法律、文学、历史要懂得点皮毛,时尚的潮流也要跟上。于是很多人选择“多快好省”的办法解决问题,把一些“前辈”总结攻略搬过来,就等于学习了,大家都成了一张张“微型煎饼”。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担心,现在旅游有各种“攻略”,写诗有写诗软件,即使是成功,也有励志书来告诉你如此这般即可简单复制。如果大家都选择“拿来主义”,在这样的惯性下,会不会影响社会创新?

  “煎饼人”越来越多会有什么影响?调查中,54.5%的人担心人们思维趋简单化,会使社会创造力减少;51.5%的人认为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浅薄,不利于文化传承;48.7%的人担心会加重社会浮躁之风;33.1%的人担心人们趋于浅交往;25.2%的人表示会使青年人过分沉迷流行文化。此外,也有36.3%的人认为“煎饼人”知识面广阔,可以快速判断各种信息。

  通才也要有专攻,“煎饼人”很可能耽误了大好青春

  当被问及愿意做“煎饼人”还是做专才时,曾柯觉得做一个“煎饼人”挺好,随时能用四处搜集来存在脑子里的小知识“hold”住在场的人。“不过,有时也会碰上识破我的"高手",被鄙视的感觉很难受。所以我决定以后不能只求全,不求专。尽量在知道的问题上多加深入吧。”

  调查显示,50.4%的人表示愿意做专才,也有20.7%的人愿意做“煎饼人”,28.9%的人不太确定。 此外,37.3%的人认为做“煎饼人”弊大于利,20.0%的人觉得利大于弊,23.6%的人认为旗鼓相当,19%的人表示不好说。

  安徽警官学院青年教师周美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考了8个证书,却在求职时屡屡碰壁,“很多用人单位说她"样样通"难免"样样松",认为她在这些专业领域都不能做到深入,怕她胜任不了工作”。

  周美认为,社会既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但通才也需要有专攻,如果年轻人只做纯粹的“煎饼人”,很可能耽误了大好青春,“我相信人才观的更新和社会上日趋成熟的用人观会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现象。”

  人们对“煎饼人”有什么建议?68%的人认为应把广博与专业相结合,一专多能;56.4%的人指出要沉下心来多读书和思考;48.8%的人认为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2%的人认为应该增加人文历史方面书籍阅读。

  谢遐龄强调,为避免“煎饼人”增多,国家应继续加大力度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学校应该鼓励青少年多阅读,增加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他指出,很多人都担心网络助长青少年浮躁浅薄,其实罪不在网络,关键在于教给青少年怎么使用它。 (来源:中国青年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海云、通讯员刘荣新报道:5月15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2012年食品安全状况广州市民评价”民调结果,显示市民对食品消费的不安全感比去年明显上升6%。有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反映近一年来遇到过问题食品,比例为37%。其中,市民对“外出就餐食品”评价最差,满意度仅过一成。

  外出就餐食品评价最差

  本次调查根据全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的常住人口比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了共1012位市民。民调设置了对食品安全状况、执法工作的评价及食品消费安全感等共13项指标,了解受访者对当前广州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

  结果显示,市民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为60%,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年龄越大的市民,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越弱,其中51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不安全感最高,达48%,比16岁至18岁的年轻人高出25%。市民对“外出就餐食品”评价最差,不满意度为39%,满意度仅过一成。

  “现在在外面吃饭真是担心。”白领许小姐告诉记者,几年前总喜欢隔三差五地约上一大帮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聚会。现在除非是过年过节,家里亲戚聚会一大帮人懒得做饭才到外面去吃。她表示,最让人担心的是,物价上涨之后很多餐厅都担心涨价会“赶客”,为了降低成本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食材。

  食品安全防范“靠自己”

  本次调查还反映出,市民对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不满意度均超过四成,显著高于满意度。其中“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的意见最大,不满水平多达52%;“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日常抽检及巡查”的不满较2011年上升了10%。分析发现,学历越高的人对食品安全执法越不满,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人群不满达到五成以上的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食品安全“变好了”的人看来,改善原因最主要得益于“市民更懂得防范”和“舆论监督加强”,比例均在35%左右。认为“政府执法更严格”改善了食品安全的比例仅28%。

  黄海云、刘荣新

  自从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大问题以来,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拉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就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时至今日,这个目标实现了吗?近期发布的《2011年进城务工者生活现状与消费文化研究》显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交意愿从2004年的72.4%,下降到63.6%,23.9%的农民工没有城里人朋友。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近日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也显示,30%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中仍被排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768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6.4%的受访城市居民表示自己愿意结交农民工朋友,只有46.3%的城市居民确认自己身边有农民工朋友。受访者中,城市居民占72.0%;“80后”占51.3%,“70后”占26.2%。

  为何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存在区隔

  在陕西铜川市市民高先生看来,和农民工打交道、交朋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2008年,高先生在装修房子时请了几位农民工朋友做地板安装工和木工。对这些朋友,高先生不但提供好烟好茶,还经常和他们聊天,时不时请他们出去小撮一顿。让高先生没想到的是,在干完所有活儿后聚餐时,一位年龄稍长的农民工竟流泪说,自己干装修十几年都没遇到这样的雇主,以后有什么活儿只要吱一声,他都愿意来免费干。

  “农民工是我们城里人应该去感恩的人。我只是做了很平常的事,却让他们如此感动。这对我的触动很大。”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身边有很多农民工朋友,在他们单位内部,正式职工和农民工的日常待遇也相差无几,“这些年,国家关心和支持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很给力,比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解决得不错。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农民工的住房和医疗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王利(化名)坦言,自己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不少农民工,可是真正能成为朋友的没几个。他觉得,并不是自己看不起农民工,不想和他们交朋友,而是由于成长背景、教育程度等原因,农民工和自己实在没有共同话题。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能清晰感觉到,打交道时一些农民工朋友本身也有些自我隔离。

  此次调查显示,79.5%的受访者坦言当下城市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区隔依然严重。其中,20.6%的人认为“非常严重”,58.9%的人觉得“比较严重”。另有16.2%的人选择“不太严重”或“不严重”。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区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调查中,71.7%的受访者选择“文化程度”,65.7%的人认为是“消费水平”,65.6%的人选择“居住条件”,57.2%的人选择“文化生活”,46.3%的人觉得是“身份地位”。

  “不仅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区隔,农民工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自我隔离的情况。”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佃利教授指出,城市农民工的自我隔离,在学术上被称为“农民工群体的内卷化”,其不仅体现在社会交往层面,还深化到农民工的自我认知当中,表现为一些农民工经常不自觉地将自己认同为“流民”。

  为何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存在区隔?民调中,排在首位的是“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受到歧视”(60.7%)。其他还有“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58.9%)、“文化习惯不同”(57.1%)、“双方享有的权利不平等”(56.8%)、“城市居民的包容度不够”(43.1%)、“政府对农民工的扶持和照顾不够”(40.0%)。

  如何打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隔离墙”

  苏州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高峰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2007年和2011年,他在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交往意愿并未下降,而是从68.0%上升到了72.0%。

  高峰表示,随着在城市生活打拼的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频次自然会越来越高,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意愿上升是正常现象,下降了才说明出了问题。由于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调查结果,但这并不能否认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问题的急迫性。

  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打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隔离墙”,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呢?本次民调获选率最高的两项措施分别是“城市居民减少歧视,尊重农民工”(60.4%)与“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60.4%)。其他还有“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57.6%)、“保证农民工住房、子女入学等基本需求”(54.1%)、“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培训”(47.5%)。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戴建中研究员认为,要想解决好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眼下有两方面具体工作需要进行:一方面,应保障农民工居住、就业等基本生活条件,比如,一些城市在拆除农民工居住集中区城中村时应谨慎;另一方面,应多让农民工参与到所在地的管理和基层选举中,赋予农民工更多权利。

  王佃利指出,无论是在落户、就业,还是医保、子女入学方面,当下大多数城市对农民工的排斥都比较严重,想要真正使农民工融入城市,必须在这些领域内给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时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而且,对于国家的各项农民工政策,一方面应注重实际执行效果;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政策的不均衡状态,制定政策时不能只考虑急农民工所急来“打补丁”,而是应对解决农民工问题做全盘考虑。

  “从实践来看,当下对农民工的歧视不仅只停留在制度、法律层面,还体现在观念、心理和文化上。对农民工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固然可以废除,然而消除观念和文化上的社会歧视和排斥更为困难。这就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媒体进一步加大对公民平权理念的宣传,消除歧视农民工的文字、语言和符号,从而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平等和心理融合。”高峰说。本报记者 向楠 实习生 邢赫男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圳商报佛山讯】(深圳商报记者 段煜第 通讯员 林珏媛) 15日是“国际家庭日”,佛山市南海区妇联公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家庭婚恋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在佛山市南海8个镇街设计抽取样本总量2820个,涉及3000多个家庭。

  在财产分配上,佛山市南海人也表现得非常理性。报告显示,80%的人赞同婚前财产公证,62%的夫妻对双方收入自己管理表示赞同,支持夫妻“AA制”。不过调查也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并非像欧美国家夫妻间完全的AA制,而是表面上的,在遇到疾病、购房都大支出上依然会选择将钱财聚在一起。

  在佛山市南海,异地婚恋早已不是虚无缥缈。报告显示,在4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50%左右可以接受异地恋爱或异地婚姻,约30%认为无所谓。尤其30岁以下的人群择偶淡化地域趋势,认为只要喜欢对方,时间和距离都不是问题。即便是拥有佛山市南海户籍的本地人,也有20%接受异地恋。

  此外,更有八成被调查者认可网恋。其中32%相信通过网恋可以找到真爱,38%认为网恋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恋爱方式,约1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网恋的经历。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