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萍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卖唱只为养活2岁儿子。
一位老人给王冬萍献花。
四川新闻网达州5月11日讯(记者 靳廷江)有一种求情,叫以技服人。达县南外一女子每天下午在街头卖唱,对周围居民的生活构成了干扰。遭到投诉后,她却以其美妙的歌声赢得了投诉者的理解和支持,绝大多数投诉者反而成为了她的粉丝。
街头歌声扰民屡被投诉
今年春节后,南外仙鹤路广场突然来了一个“乐队”,每日下午举办“激情广场”演唱会。附近的老人们无比欢迎,来此载歌载舞度过下午时光。然而,那嘹亮的歌声却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城管部门经常接到投诉。
然而,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却遇到阻挠,不仅老人们反对查处这个乐队,就连闻讯赶来的投诉者也纷纷“翻供”,表示坚决支持该乐队。
年轻妈妈歌技惊人
5月7日下午15时许,记者前往仙鹤路采访。该乐队正倾情演出,数百名老人在广场上踏着音乐节拍跳舞,一些小孩在“舞池”中穿梭,可谓“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见到记者,音乐停了下来,不少老人将记者团团围住。“你们想干啥嘛?是不是又想曝光我们扰民嘛?”一名老人义愤填膺,指着记者大声训斥:“你们这些记者太无聊了。”
在老人们的鼓动下,乐队又开始演奏,一名年轻女子一边弹琴一边高唱起来。她唱的是《青藏高原》,歌声清脆悦耳,音质干净,音域宽广,让记者大为震惊。“她把这歌唱得惊涛拍岸,又如石破天惊。”同行的一名女记者如此赞叹。
老人们又闻声起舞,有人对记者施以鄙夷眼色。
女子唱到精彩处,围观者掌声四起,一些人上前送上鲜花,花中夹着一元面值的纸币。
此曲刚罢,现场掌声雷动,围观者高呼“再来一个!”
“她叫王冬萍,不但歌唱得好,人品更好,”一名大妈告诉记者:“她来这里唱歌是为了养活她两岁的儿子,我们都是来支持她的,你们记者不要太过分了!”
这名歌手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记者立即对这个话题充满兴趣,表示要采访她。
“我还忙,再说也没啥新闻故事,唱歌就是为了有一口饭吃。”她说。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把记者拉到一边。
这位妇女是王冬萍的母亲李光英。
李光英告诉记者,王冬萍今年26岁,2004年毕业于达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2008年自由恋爱结婚,没想到丈夫去年因故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她一个人带娃娃,每个月奶粉钱600多,医疗费600多,没办法就只好出来唱歌挣点钱。”
曾经的投诉者都成了她的粉丝
王冬萍在这里卖唱的主要收入靠粉丝献花或点歌。“如果你觉得她唱得好,可以给她献花,夹一块钱在上面,”年近7旬的唐绪成和但雪蓉夫妇告诉记者:“还有就是点歌,每首2元。”
“我以前就打过城管电话投诉她,”唐大爷告诉记者:“在家里听到她的歌声,以为放的是录音带,下来一看原来是这个女娃娃在唱歌,不得不佩服她唱得太好了。”
到了现在,唐大爷夫妇成了王冬萍的忠实粉丝,每天都要来这里捧场。
和唐大爷夫妇一样的,还有很多市民。61岁的市民张文敏不仅从投诉者变成了支持者,还义务担任了王冬萍的“经纪人”。“有些亲朋好友办红白喜事要请人唱歌,我就介绍冬萍去。”
在达县做生意的湖南人夏先生每天下午都要到这里点歌支持,“她需要支持,也值得支持。”夏先生说。
尽管有这么多的粉丝,但是王冬萍在这里唱歌的收入并不高。因为她只是唱歌和弹琴,而“乐队”的电子琴、音响等设备是另外两个人出钱买的,都要参与分成。“她每天能分到30块钱左右。”
担心媒体的报道打破平静生活
5月8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王冬萍家中。对于记者的造访,王冬萍并不欢迎。“我虽然生活得并不幸福,但还算平静,我担心媒体报道以后会失去这份平静。”她说。
她最担心的,是媒体的报道再次引来城管。“你们一报道,城管肯定要来赶我们走。”
据了解,城管部门已经多次查处过他们这个“乐队”。在那些跳舞的老人和曾经的投诉者联合说情的情况下,城管选择了人性化执法。现在,他们可以在每天下午15时至17时30分在仙鹤路广场演唱,“因为这个时间段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
“马上就临近高考了,我们也不会去唱歌了,不能影响那些学生复习功课。”王冬萍说。
街头卖唱收入有限,又有这么多困难,为何不去成为一名职业歌手呢?“其实也有很多人劝我去参加一些诸如《星光大道》之类的比赛,但是我哪里有钱去做这些呢?”王冬萍笑得很勉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