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办爱心超市救助贫困生 维护学生自尊成难题
时间:2012-05-10
作者:
来源:

  “爱心超市”带来惊喜与尴尬

  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青岛)平度市同和小学“和美爱心超市”挂牌开业了,这个“爱心超市”主要功能是接受学校师生捐赠的闲置物品,并将这些物品发放给该校的贫困学生。

  就在“爱心超市”开业的当天,就有千余捐献者前来“送货”,其中有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社区人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同和小学“爱心超市”共接纳全校师生捐赠的物品5000多件,其中包括衣物1300件、书籍650件、文具本子2000多个,笔1000余支、文具盒62个、书包33个……

  两个月来,“爱心超市”已为该校156名贫困学生办理了 “爱心卡”,目前凭卡领取的衣物、书籍、书包等共计526件。

  “爱心超市”的制度设计

  同和小学校长张宝良介绍说:今年学雷锋活动,学校认真思考,“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往年“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活动模式。

  “爱心超市之所以选择在学雷锋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挂牌,就是要深化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让雷锋精神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张宝良说。

  同和小学有二千多学生。作为平度市富裕乡镇,同和镇有上百家外资企业。一方面当地人生活较富裕,另一方面,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同和企业打工。同和小学就有一定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使得同和小学的“爱心超市”既有供方,也有需方。

  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李文娟一次就送来了全班同学捐献的一大堆物品,其中包括16个书包、5件面包服、10件毛衣。

  “好多老师听说‘爱心超市’接受捐赠,都从家里翻出了孩子没穿过几次的衣服。”李文娟说。

  记者在“爱心超市”里看到,30多平方米的房间,已分门别类地摆放着3排长长的货柜,除衣服、鞋袜、保暖内衣外,还有篮球、书包、少儿画报、本子和笔、电子词典等生活、学习用品。

  负责接受捐赠的老师介绍,爱心超市的物品,一部分来自学校师生的捐赠,各班、教师办公室都设置“爱心箱”,由志愿者定期收集整理,同时设立捐赠电话,随时接受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并全部实行无偿发放。

  “爱心超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的贫困学生。由个人申请、班主任老师推荐、学校领导审批产生。印制爱心超市购物券,以‘爱心卡’形式发放给贫困生。他们可以在每周二到‘爱心超市’免费选取不同价值的生活、学习用品,”学校德育处的迟主任介绍,经核算,目前该校符合爱心超市救助标准的有近200人,每年他们最多能领取价值2000元的物品。

  “爱心超市”的意外收获

  本以为,“爱心超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学生,而事实上,两个月的运作,“爱心超市”的功能超过了预期的设想。

  小学二年级的一个贫困学生的家长刘玲玲告诉记者,几年前,她从东北老家来到同和,在一家个体企业打工。女儿从学校领取了三十元的“爱心卡”,从“爱心超市”里领取到了各科作业本、课外书籍等,女儿非常高兴。一本本子在商店里售价5角钱,在学校的“爱心超市”,全新的本子只要1角钱。课外书也是崭新的,一本书标价是二十多元,这是刘玲玲平时舍不得给女儿买的,而在“爱心超市”,女儿却能无偿地拥有令她可望不可即的课外书。

  “三十元的爱心卡,能获得市场上要花几倍价钱才能买到的物品。而且东西质量很好,这让女儿非常开心,也的确减少了家长用于孩子的开支。”但更让刘玲玲没有想到的是,女儿请求妈妈,把她穿小了的衣服,选出质量好的,洗干净,折叠得整整齐齐,送到学校的“爱心超市”。“我女儿对我说:‘妈妈,如果我看到有同学穿着我捐献的衣服,我会非常高兴的。’‘爱心超市’不仅让女儿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女儿对别人的爱心,我觉得,‘爱心超市’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而是在学生们中间培养了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品德。”

  此外,令校方始料不及的是,一些普通学生也喜欢逛逛这个小小的“二手市场”,他们向管理老师询问是否可以购买一些他们需要的物品。于是,校方将这些捐献物品明码标价,一些学生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一些玩具、学习用品等。两个月来,“爱心超市”的现金销售额为五百元。校方表示,这五百元将专款专用,购置一些贫困学生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充实到“爱心超市”中来。

  “家庭富裕的孩子追求时尚、喜欢攀比。而‘爱心超市’让孩子们认识了二手货,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节俭的品质。这是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的。”张校长说。

  “爱心超市”的两个尴尬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爱心超市”也有一些到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一是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保护贫困孩子的自尊心的问题。

  有家长提出: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比成人更为敏感。贫困学生要使用 “爱心超市”,就得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在众目睽睽之下,领取他人捐献的物品。这种状况会不会让孩子感到尴尬。

  张校长也坦言:这个问题目前的确没有很好地解决。

  学生家长刘玲玲说:目前,她的女儿只有8岁,还很天真,如果女儿大了,她会不会感到有失尊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二是“爱心超市”作为二手市场,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是好事。问题是,这些物品来自社会捐献,如果作为二手商品销售,会不会让“爱心超市”变味?如何能让“爱心超市”的经济账一笔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制度设计。

  据平度市教体局相关人士介绍,同和小学“爱心超市”经验成熟之后,将会作为一种捐资助学的新模式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开。(记者 钱 卓 通讯员 王尧林 黄晓杰)

  (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