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松和妻子几个月前在医院献血时的照片。
手拿无偿献血证的彭雪松、孟欣夫妇。
慰问者到来时,彭雪松感动落泪。
当年救过彭雪松孩子的医生再次来到彭雪松家,为孩子做全身检查。
本报讯(记者赵鹏)好人当有好报。五四青年节这天,北京市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红十字血液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到彭雪松、孟欣夫妇家,为这对“月月献血,3年献出18600毫升血液”的夫妻送来了电视机、电脑、慰问金等。
彭雪松32岁,是密云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名保安;妻子孟欣30岁,待业家中。
2005年,在距离妻子预产期只有7天时,彭雪松意外遭遇车祸,虽然死里逃生,但因为治疗,家里一贫如洗、外债累累。这样一对生活并不富裕的夫妻危难之时,连续三逢好人:一名饭店老板免费为他们刚刚出世的儿子办满月酒;一位仁慈的医生为他们不到两个月、身患重病的儿子打下一针救命针;好心的老板为他们家里免费安装了暖气炉。彭雪松夫妇被人间的真情深深感动。
2009年4月,彭雪松和妻子无意间看到密云大剧院前停着辆采血车,车身上写着“您的一滴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夫妻俩从此开始了用献血回报社会的感恩之路。3年多时间,他们俩累计义务献血51次,捐献成分血93单位,共计18600毫升,已挽救了几十条生命。
近日,彭雪松夫妇用献血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5月4日,来看望夫妇二人的北京市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史炳忠说:“用爱心感知爱心、用爱心感恩爱心、用爱心传递爱心,彭雪松的事迹让我们每一个人心灵震撼,我们必须来看望他,必须为他做点什么!”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专门为他们的孩子建立了一份一直到16岁的健康档案。
当年为重病的孩子打下救命针的首都儿研所医生王亚军也来到了彭雪松的家里,为孩子做了一次健康检查。
收获社会关爱,彭雪松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感受到了这样的人间大爱,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用自己的鲜血回报社会。以后我们还会一直坚持献血,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本版图片本报通讯员 宗鑫吕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