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遇车祸高位截瘫 妻子卖冰棍养家不离不弃
时间:2012-05-10
作者:
来源:

  “16年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1996年,一场意外的车祸,造成年仅32岁的平谷人沈建军高位截瘫,丧失劳动能力。

  平谷法院判决肇事司机郝广清赔偿沈建军各项经济损失共计近19万元,然而由于郝广清身患肝硬化晚期,家庭贫困,无力赔偿。

  面对躺在床上需要常年照顾的丈夫以及事发时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沈建军的妻子周亚莲选择了不离不弃。

  整整16年,由于过度操劳,周亚莲被确诊患上美尼尔综合征及腰椎间盘突出,然而心中的“责任”一直支撑着她走到了今天。

  回忆往昔

  挨家挨户借钱均遭拒

  1996年11月底的一天,雪还没有下,天气异常干冷,周亚莲上了几级石阶,停在一扇红漆大门前,刚要抬手敲,又停了下来,从一大早7点钟出门到现在,整整12个小时,她已经记不住敲了多少家的门。

  “我们家当家的这次撞得不轻,家里没钱了……”同样一句话,她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遍,还是一分钱也没借到。

  冬日正值农闲,在平谷区马坊镇北石渠村,村里头除了在外打工的壮劳力,大部分的人都躲在家里,周亚莲敲的门,大多没有回音。

  一晃16年过去了,原本被全村人认定不可能再翻过身来的周亚莲一家还是挺到了现在。村大队体恤周亚莲身体不好、养家不易,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月工资400元。

  有时候一个人待在家里,周亚莲盯着丈夫的旧轮椅还会愣上半天神,16年来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突发意外

  丈夫遭遇车祸高位截瘫

  周亚莲的家乡在重庆市忠县,按照丈夫沈建军的话说:“丘陵地带,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景色美得没话说。”那里景色虽美,却交通闭塞。

  在家里,周亚莲排行老三。1986年周亚莲刚满18岁,和家族里其他孩子一样,父亲托关系找到村里稍有能耐的亲戚给她在外地找了一份工作。抱着衣锦还乡的愿望,周亚莲第一次来到了平谷的一家毛衣厂,转眼数十年,当年的长辫子小姑娘已经头发花白。

  “她(周亚莲)这一辈子跟着我,总共没过上几年好日子。”穿着妻子做的棉袄、棉鞋坐在轮椅上,沈建军低着头沉默了半天,缓缓地说。

  1988年,周亚莲经人介绍与平谷人沈建军结婚,不久便生下了儿子沈安(化名)。一开始一家人的日子还算富裕,沈建军在离家不远的建筑队打工,周亚莲在毛衣厂工作,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能到1000多元。一年到头,总能有一笔不小的结余。

  然而1996年11月11日,一场意外的车祸之后,沈建军再也没能站起来。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天还没亮,沈建军就骑上了他的那辆旧自行车,准备出工。从家到建筑工地,每天往返30公里,这条路沈建军不知走了多少年。

  6点左右,自行车沿着路边由南向北行驶,距离薄各庄村西路口大概还有十几米的距离,突然前方东西走向横着拐出一辆农用三轮车,车身刚露出来。车头突然向东一打,直朝着路边顶了过来。还没等沈建军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挤在了农用三轮车与路口的大树之间。

  不离不弃

  四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沈建军瘫了”,事故刚发生,消息当天便传遍了全村。

  躺在急救中心的病床上,刚刚清醒过来的沈建军被医院告知“第八胸椎压缩性骨折,高位截瘫”。这也就意味着终身丧失劳动能力。

  闭上眼睛,在沈建军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4个人——父母、妻子,以及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

  在平谷,村里的单身汉娶外地媳妇很常见。这种家庭里的男方如果遭遇不幸,女方大多都会离开。很多年后沈建军告诉同村人:“其实那时候我想得非常清楚,人家要走也对,我已经残废,孩子又这么小,留下来就是要一辈子受苦。”可是这些话在他心里,一憋就是16年。

  在沈建军住院期间,医生两次在他的颈椎旁植入钢筋。整整4个月,沈建军每天躺在病床上闭着眼睛,咬着牙,一句话也不说。

  村子里,周亚莲也急得4个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沈建军住院需要钱,然而家里的钱全都押在住院处,还是差好几万元。

  听说肇事司机郝广清有责任掏钱,周亚莲跑到交通大队,得到的答复却是,郝广清早已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家中穷得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

  周亚莲跑遍了全村借钱,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闭门不见,“他们担心我拿了钱就跑了,即便不跑也不可能有能力还。”这些周亚莲心里都清楚,最后还是沈建军的老父亲和两个兄弟担保,才借到了几万元救命钱,然而这笔钱也没能坚持多久。

  赚钱养家

  凌晨4点多骑车卖粽子

  沈建军入院4个月之后,最终还是因为无钱交费而被迫出院。

  沈建军出院的那一天,周亚莲看着仰躺在床上,连看一眼儿子也需要别人帮忙的丈夫,告诉自己:“为了这个家,怎么都得把钱还了,活出一个人样来!”

  没有什么文化,周亚莲决定做点小本买卖。早上冷的时候卖粽子,到了中午天气热了就卖冰棍。每天凌晨4点多钟,周亚莲给丈夫、儿子准备好两顿饭之后,就骑着自行车去上货。

  “顺义那边的人比我们这边有钱,我就骑半个多小时的车去那边卖。”周亚莲回忆,“等到了中午粽子差不多卖完了,再骑回平谷进冰棍,什么时候卖完了什么时候回家,经常要到夜里八九点钟,运气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上十多块钱。”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左右,冰箱开始进入农村家庭,周亚莲每天进的货越来越少,但是仍然卖不出去。

  为了赚钱,周亚莲找到邻村的一家制作麻袋的工厂,干起了给麻袋封口的活儿。一整天,一群人坐在一间黑乎乎的小屋里,按照流水线作业。给麻袋封口是最后一道工序,周亚莲必须保持着一个动作,一干就是一天。

  每天工厂早晨6点开工,近百名工人坚持到下午4点,便仅剩下了周亚莲一个人。前几道工序的人走了,周亚莲就把别人的活儿都做了。“我不在乎多干,只要能赚到钱就行,每天只要我能坚持到夜里9点,就能封满2000个袋子,封10个麻袋9分钱,那就是18块钱。”周亚莲细细地算着。

  别人下了班都累得吃不下饭,但是每天周亚莲回到家中还要种地、收拾屋子。

  厂子里的人不理解周亚莲,觉得她抢了别人的活儿,暗地里排挤她。

  有时候心里实在难受,夜里等孩子休息了,周亚莲一边给丈夫洗尿湿的棉裤,一边小声抱怨。沈建军听得心烦,拍着床板骂上几句。周亚莲明白丈夫是心里着急,也不争执,只是一个人站在门外默默地流泪。

  怪病缠身

  超负荷工作重病晕倒

  2001年,对于沈建军和周亚莲来说都是最为难熬的一年,这一年,一直默默帮助他们的沈建军的老父亲因肺癌晚期去世了,紧接着,肇事司机郝广清也病重去世,留下了3个未成年的女儿和永远还不完的15万元债务。

  周亚莲托人买了一辆旧轮椅,沈建军每天坐在轮椅上闷闷不乐。为了凑出沈建军每个月的医疗费,周亚莲四处打工,她在果树地里干过苦力,也在家里养猪养羊,直到累得晕倒在田地里,经医生确诊,她患上了美尼尔综合征。

  每次犯病的时候周亚莲就感觉天旋地转,只要一睁眼就吐得爬不起来。然而只要稍微好一点,她又硬挺着爬起来出去赚钱。

  一直以来,儿子沈安就是周亚莲唯一的安慰。

  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赚钱辛苦,刚刚6岁的他就跟着爸爸学蒸包子、炒菜,每天中午让妈妈一进家门就能吃上热乎菜。放学之后,别的小伙伴都在外面玩,沈安就自己跑到猪圈里,打草、淘粪,什么都干。

  一次周亚莲犯病,摔在家门口,沈安看见了,夜里跑几公里地找村医给妈妈看病。为了让爸妈以后过上好日子,沈安努力学习,考上了平谷最好的中学。

  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很多事情周亚莲憋在心里,不愿意让儿子承担。

  村里的孩子上高中住校,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是100多元,周亚莲掏不起,只能给儿子50元,然而即便是这笔钱,周亚莲也经常凑不出来,东拼西凑才勉强过关,这些她都没有告诉过儿子,但是问题却一个接着一个。

  初现希望

  “16年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2007年平谷遭遇猪瘟,周亚莲家辛辛苦苦养了3年的十几头猪刚要准备卖就都染上了病,眼看就要到手的几千元钱一下全没了。

  那一年正值沈安高三,这笔钱本来是要存下来给他交大学学费的。

  眼看儿子到了最需要钱的时候,周亚莲的身体又大不如前,隔三差五地犯病,什么重活都干不了,夫妻俩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最后还是孩子懂事,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熬过了这一关。

  2012年初入5月,从沈建军出事瘫痪至今已经过去16个年头了。村子里的人来来去去,原来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帮着妈妈干活儿的沈安也已经上了大学,眼看就要毕业找工作了。

  下午4点多,天色微暗,周亚莲在屋子里忙活着准备晚饭。

  穿过厨房,空旷的正房里,除了房顶刷了一半的白漆之外,四面水泥墙都光秃秃地裸露在外面。屋子里除了一张大炕之外,平谷法院送来的一张旧办公桌和几把折叠椅就是仅有的家具。

  “儿子要毕业了,16年了,日子总算有盼头了。”周亚莲一边往屋里端刚出锅的馒头,一边笑盈盈地说。文/记者胡相宜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