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在市场上掀起风浪的优质华语电影,总与一个人脱不开关系。侯孝贤说:“他为商业电影带来了人性”;冯小刚说:“内地电影监制制度从他开始”。他是电影运作的营销高手,也是电影质量的把关人,在他担任监制的履历上,还未尝过真正意义上的败绩。
他就是陈国富,一位在电影行当中摸爬滚打20余年的台湾电影人。他做编剧也当导演,曾与侯孝贤、杨德昌同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主力弄潮儿。如今,他转战内地,以“金牌监制”的名号在两岸三地的电影圈里被传说成一个巫师般的人物。
挑起商业电影的大旗,一路提携新导演
《征婚启事》上映当天,台北的街头排起了购票长队,火爆场面仍然被业内人记忆犹新。 2002年,由他开发、编剧、监制和导演的电影作品《双瞳》一举成功,以台湾影史的最高投资,以台币8000万元的票房拿下当年国片冠军,创下当时台湾十年来的开画记录。也令他迅速赢得两岸三地的密切关注 。陈国富的电影总带着一缕若隐若现的禅机。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以小见大、向内心开掘是这个台湾导演的长项。喜欢怀疑又习惯挑剔的观众被他牵进一个神秘的窄小洞口,着了魔似的不由自主地跟着他向里走去,却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丰饶,至于最终走到哪里,很奇妙,那并非陈国富所决定,而是取决于观者自身。因为好的电影从来都是带人走上一条通向自己内心的道路。
也是从那之后,他在哥伦比亚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向内地转移。2006年,冯小刚凭借《天下无贼》的市场成功完成了他导演创作的重要转型,陈国富也应他之邀,加入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担任电影总监制一职,正式转移内地。冯小刚曾说,中国的电影监制制度,是从陈国富开始的。他也说:“他会对剧本提很具体的意见,而不是像有的监制批复‘主题有点弱,冲突不够尖锐’之类的空话。陈国富是一个特别能包容的人,对于文艺片、商业片也没有偏见。他同时也帮助导演弄剧本、搭结构、找合适的演员,“解放了导演,也让编剧心悦诚服”。 至2011年,他监制的电影已创造了近30亿元的票房成绩,其间更是为华语电影市场挖掘并扶植了诸多主流商业电影导演,包括:魏德圣(《双瞳》,2002)、苏照斌(《爱情灵药》,2002)、陆川(《可可西里》,2004)、滕华涛(《心中有鬼》,2006)、纽承泽(《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2006)、曹保平(《李米的猜想》,2007)、高群书(《风声》,2009)、杜家毅(《转山》,2011)、林书宇(《星空》,2011)、乌尔善(《画皮2》,2012)与冯德伦(《太极》,2012)等。
30亿监制电影票房记录的野蛮生长史
在那些台湾电影沉寂的岁月中,陈国富作为导演,作为领导者带领台湾电影人走向新的开始,而现如今他已经华丽转身成为监制。说起监制这个职业,大陆对其正式规范才刚刚开始。根据好莱坞的标准,制片团队的核心成员是监制(Executive Producer)与制片人(Producer)。在一部电影制作团队中,通常存在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由导演负责的拍摄部分,他指导演员的表演、决定画面的呈现,他要激发演员的表演才能,在拍摄上把控电影的艺术效果;另一个是由监制负责的电影制作部分,通常由他开发电影项目、完善剧本、说服投资者、挑选导演、确定演员、制定电影制作计划、跟进后期制作,监控营销发行步骤。而陈国富从导演到如今,正是担任这些繁杂的电影制作工作。
记得在2010年华谊兄弟年度票房收入以17亿元的成绩占据国内电影30%的票房市场,在年底的庆功春茗上,冯小刚更是在台上说:在我这十年的导演创作上,我最感谢的人,是陈国富。陈国富在内地与冯小刚的合作中,创作模式已经在无形中趋向他理想中的“好莱坞时代”。虽然陈国富一再低调地说,“只是一个桥梁作用。提些建议,或投出关键的一票”。但合作最多的冯小刚曾多次透露,从《天下无贼》、《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他的片子都是陈国富跟他一起完成的剧本,帮他找摄影、美术等主创人员,在预算内找到最合适的演员等等。去年与高群书共同导演的《风声》,同时也是监制的陈国富发挥更充分,不但改编剧本,发现导演,确定演员,共同执导,还参与判断投资规模,确定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分配比例和营销策略。陈国富没做出的一个决定,都是及其有分量的,通过一些例子也印证了陈国富在这方面的判断是能产生影响的,对市场、对投资人,这样的质量管理都证明了效果,他们也都希望陈国富来定义产品的价值。
同时,陈国富是最早将好莱坞的监制职能带到内地电影市场本土化操作的。他用了大胆创新的模式在华语电影市场开创类型,突破市场,并开启了电影艺术和商业模式里互通的另一扇窗,不再有固化思维,而且通过《天地英雄》、《可可西里》、《天下无贼》、《李米的猜想》、《非诚勿扰》系列、《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星空》,《转山》等监制电影的成功经历了观众与市场的检验。